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1): 11-20.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1.049
卢安琪1,2,陈志杰1,2*,李雪1,2,王振宇1,2,李帅军1,2,冯莉绚1,2,王思荣3,邹秉章3,黄志群1,2
LU Anqi1,2, CHEN Zhijie1,2*, LI Xue1,2, WANG Zhenyu1,2, LI Shuaijun1,2, FENG Lixuan1,2, WANG Sirong3, ZOU Bingzhang3, HUANG Zhiqun1,2#br#
摘要: 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随林分发育的变化,对造林后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8、21、27和40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林龄阶段0~10、10~20和20~40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胞外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林分发育,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显著增加,在40年生达到最大。土壤酶活性呈现单峰型的变化模式,其中纤维素水解酶、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在8年生达到最高,而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峰值则在21年。在所有林龄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水含量、总氮、速效磷和可溶性有机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水解酶酶活性的主导因子,氧化酶活性则主要由土壤水含量和速效钾调控。综上,土壤养分含量是影响酶活性在不同林龄阶段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评价养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忽视速效钾对氧化酶活性特征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