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义宁, 王俊. 绿肥腐解过程及其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1): 2613-2621. |
[2] |
刘文娟, 马琨, 王兵兵, 何亚玲, 姜琴芳, 米扬. 冬小麦免耕覆盖与有机肥施用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6): 1101-1108. |
[3] |
方成, 代子雯, 李伟明, 王东升, 焦加国, 陈小云, 徐莉. 化肥减施配施不同有机肥对甜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347-1355. |
[4] |
何如, 张双羽, 杨彩红, 王立. 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890-3902. |
[5] |
郑毅,周磊,刘景辉.
膨润土腐殖酸型改良剂对沙质土壤氮素气态损失、氮肥利用率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887-3894. |
[6] |
蒋云峰1,马南1,张爽1,陈智文1*,解宏图2.
黑土区免耕秸秆不同覆盖频率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452-459. |
[7] |
隋鹏祥1,2,张心昱2,温学发2,有德宝1,田平1,齐华1*.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棕壤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8): 2038-2045. |
[8] |
何传瑞1,3,全智2,解宏图2,鲁彩艳1*,陈欣1,史奕1.
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可溶性氮素累积及运移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4): 977-983. |
[9] |
傅志强**,刘依依,龙攀,钟娟,龙文飞.
深水免耕移栽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对晚稻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5): 1263-1269. |
[10] |
刘连华,陈源泉,杨静,聂紫瑾,张建省,石彦琴,隋鹏**.
免耕覆盖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2): 393-398. |
[11] |
黄莹1,2,赵牧秋3**,王永壮1,2,鲁彩艳1,史奕1,陈欣1.
长期不同施磷条件下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3): 694-701. |
[12] |
邹娟秀,隋鹏,高旺盛,陈源泉**,张建省,石彦琴.
不同耕法和培肥措施组合对农田有机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5): 1227-1232. |
[13] |
张建省,隋鹏,陈源泉**,高旺盛,聂紫瑾,邹娟秀,石彦琴,熊杰,汪洪焦.
不同耕法和培肥措施组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0): 2721-2727. |
[14] |
王敬敬1,2,李新宇1,徐明恺1,苏振成1,李旭1,孙健1,张惠文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光合细菌和Ⅱ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9): 2289-2298. |
[15] |
蔡太义,黄耀威,黄会娟,贾志宽,李立科,杨宝平,韩思明.
不同年限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09): 1962-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