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耀1,李洪远1*,孟伟庆2,莫训强2
XU Guang-yao1, LI Hong-yuan1*, MENG Wei-qing2, MO Xun-qiang2
摘要: 植物继发入侵降低了入侵植物管控的有效性,并阻碍入侵生态系统恢复。我国对植物继发入侵的研究较少,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经验。然而,继发入侵的英文术语“secondary invasion”使用极不统一,给交流研究带来了障碍。本文先对“secondary invasion”的不同定义进行梳理、辨析,并根据其不同内涵进行中文翻译,继而对植物继发入侵产生机制进行综述。认为“secondary invasion”的4种常用定义可分别翻译为二次扩张、二次扩散、诱发入侵和继发入侵。种源效应、控制副作用、遗留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是继发入侵的产生机制。未来,入侵植物管控策略必须更加全面,即要同步抑制可能的继发入侵植物,还应努力减轻目标入侵植物的遗留效应,并在尽量减少管控工作干扰的同时,补充本地植物以提高系统恢复力,抑制继发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