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童升洪, 饶鑫, 王雅雅, 蔡洪月, 罗先真, 简曙光. 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混合促进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的分解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7): 1577-1585. |
[2] |
杨娜, 王思敏, 于乐琳, 毛瑢. 干湿交替对亚热带人工林常见树种凋落物源溶解有机碳数量和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12): 2895-2902. |
[3] |
韩翠, 康扬眉, 余海龙, 李春环, 黄菊莹. 降水量对4种荒漠草原植物凋落物碳氮磷释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6): 1090-1100. |
[4] |
刘博文,张丽,吴福忠,倪祥银,徐振锋,谭波,岳楷.
高寒森林不同生境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组分动态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130-1140. |
[5] |
马志良,赵文强.
植物群落向土壤有机碳输入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70-281. |
[6] |
龙健,张明江,赵畅,吴求生,吴劲楠,黄博聪,张菊梅.
土壤动物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元素释放的作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671-2682. |
[7] |
张海艳,郭小城,孔德良.
植物经济学谱、非经济学谱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787-3794. |
[8] |
魏子上1,2,李慧燕2,李科利2,杨殿林2,皇甫超河1,2*.
模拟N沉降和埋土对黄顶菊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412-2422. |
[9] |
王玉哲,刘先,胡亚林*.
核磁共振技术在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的应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311-3320. |
[10] |
廖姝1,2,杨万勤1,2,彭艳1,2,李俊1,2,谭羽1,2,谭波1,2,吴福忠1,2*.
土壤动物对四川盆地四种树种凋落叶在不同物候时期可溶性碳和氮动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172-3182. |
[11] |
李英滨1,3,李琪1,杨俊杰1*,吕晓涛1,梁文举1,韩兴国1,2.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草原凋落物质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0): 2732-2737. |
[12] |
毋洁,余琴,梁德飞,张晶然,李谆,张世挺**.
光辐射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1): 2990-2994. |
[13] |
余琴,毋洁,梁德飞,张晶然,李谆,张世挺**.
积水和网孔大小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优势种黑褐苔草叶片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0): 2785-2791. |
[14] |
张明锦1,2,3,陈良华1,2,3,张丹桔1,2,3,张艳1,2,3,刘华1,2,3,李勋1,2,3,杨万勤1,2,3,张健1,2,3**.
马尾松人工林窗对红椿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0): 2691-2698. |
[15] |
吴亚萍,王国祥,刘金娥**,余培培,徐杰.
互花米草凋落物有机碳在不同发育阶段盐沼中的分解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0): 2799-2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