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悦蕊, 林慧凌, 张誉龄, 梁扬雪, 韦雅芳, 贾苗, 李远华, 胡雲飞, 高水练. 钾、镁配施改良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及其作用路径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7): 1554-1560. |
[2] |
刘思佳, 陈晓冰, 刘俊杰, 秦梓城, 姜波, 吴晗. 雷达探测分析下的广西蔗田土壤优先流空间分布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5): 1273-1280. |
[3] |
郭彬, 高水练, 王苗苗, 胡雲飞, 向萍, 朱秋芳, Tukhvatshin Marat, 林金科. 盆栽条件下茶园土壤pH值、养分和酶活性对茶树修剪枝与大豆交互作用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1): 3561-3569. |
[4] |
李维,向芬,周凌云,刘红艳,曾泽萱.
氮素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93-98. |
[5] |
赵睿宇1,李正才1*,王斌1,葛晓改1,戴云喜2,赵志霞1,张雨洁1.
毛竹林地表稻草覆盖后翻耕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118-2126. |
[6] |
孙国俊1,2**,张海艳1,李粉华1,朱叶芹3,季敏1,韩敏1,袁方1,储寅芳4,张桥5.
江苏茶区秋季杂草区系及多样性区域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7): 1860-1870. |
[7] |
孙小祥1,2,杨桂山1**,徐昔保1.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区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8): 2072-2077. |
[8] |
张海艳1,季敏1,孙国俊1,2**,李粉华1,韩敏1,袁方1,许映莲3,万玉成1.
苏南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0): 2706-2713. |
[9] |
张海艳1,孙国俊1,2**,季敏1,李粉华1,韩敏1,许映莲3,万玉成1.
苏南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9): 2289-2297. |
[10] |
战丽莉1,2,许艳丽1**,张兴义1,潘凤娟1,裴希超3,刘振宇4.
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9): 2371-2377. |
[11] |
孙 建;刘 苗;李立军;刘景辉;KENNETH Dean Sayre.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侵蚀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03): 485-490. |
[12] |
孙建;刘苗;李立军;刘景辉;KENNETH Dean Sayre.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02): 295-302. |
[13] |
孙建;刘苗;李立军;刘景辉;KENNETH Dean Sayre.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量和作物指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11): 2279-2285. |
[14] |
徐华勤,肖润林,向佐湘,宋同清,任全,黄瑶,秦钟.
稻草覆盖、间作三叶草茶园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08): 1537-1543. |
[15] |
陈爱卿;熊兴平;王备新;姜丽红;兰策介.
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对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07): 1340-13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