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皓1,张艳杰1,李贵春2,赵凯3,李忠芳4,唐政4,鲁顺保1*
ZHAO Yu-hao1, ZHANG Yan-jie1, LI Gui-chun2, ZHAO Kai3, LI Zhong-fang4, TANG Zheng4, LU Shun-bao1#br#
摘要: 依托辽宁阜新褐土田间施肥定位试验,针对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化肥配施(NPKM)4种不同施肥处理,分析0~20 cm耕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及关键活性碳组分,旨在为区域土壤合理培肥和农业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施肥处理中,NPK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均比其他3种处理高,较对照分别提高40.5%、38.6%、114.7%、57.5%、103.8%和97.6%,且含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明显高于不含有机肥的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TOC、MBC、DOC、POC以及LOC间呈正显著相关性(P<0.05),各组分碳间关系密切。在本试验条件下,长期进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于提升土壤有机碳水平的效果最为显著,是提高土壤肥力最优施肥模式。土壤活性碳组分对施肥措施响应敏感,可以作为土壤总碳水平变化的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