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莫思琪, 曹旖旎, 谭倩. 根系分泌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2): 382-392. |
[2] |
张杰,胡月敏,付东王,朱金格,邓建才.
湖滨带典型植物不同器官营养盐分配及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159-2166. |
[3] |
崔王平1,2,李阳兵1,2*,李睿康1,2,周亚琳1,2,文雯1,2.
基于梯度分析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扩展的景观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 205-215. |
[4] |
李阳1,2,景元书1,2,3*,李根1,2,景梽淏1,2.
低丘红壤区集水区和田块尺度农田能量平衡特征比较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9): 2393-2403. |
[5] |
常兆丰1,2,3**,张剑挥1,2,3,王强强1,2,3,朱淑娟1,2,3,张大彪1,2,3,樊宝丽1,2,3,唐进年1,2,3,刘世增1,2,3.
河西绿洲边缘积沙带的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2): 433-439. |
[6] |
陈龙,刘春兰**,潘涛,陈操操,李铮,王海华,裴厦,孙莉.
基于干沉降模型的北京平原区造林削减PM2.5效应评估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1): 2897-2904. |
[7] |
.
崇明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2): 501-506. |
[8] |
张继平;常学礼;李健英;蔡明玉.
基于3S的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12): 2184-2189 . |
[9] |
何斌源;赖廷和;王瑁;邱广龙;郑海雷 .
农药对红海榄幼苗上藤壶的防治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08): 1351-1356 . |
[10] |
刘慧民;王大庆;车艳双;张超;郑洋;邹春蕾;王宏燕;车代弟 .
哈尔滨市街道绿化的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06): 894-902 . |
[11] |
张福庆;陈文波.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07): 1058-1062 . |
[12] |
邓强辉;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
稻鸭共育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
[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04): 582-586 . |
[13] |
叶有华;周凯;李皇娣;金建华;彭少麟.
城市露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06, 25(12): 1570-1573 . |
[14] |
杨昆;管东生.
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作用
[J]. 生态学杂志, 2006, 25(10): 1252-1256 . |
[15] |
肖润林;彭晚霞;宋同清;王久荣;夏艳王君;汤宇 .
稻草覆盖对红壤丘陵茶园的生态调控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06, 25(05): 507-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