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9): 3161-3168.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9.004
• 技术与方法 • 上一篇
李天佑1,吴思燃1,赵华丽3,唐阅1,刘宝兴1,方弟安1,2,3*
LI Tianyou1, WU Siran1, ZHAO Huali3, TANG Yue1, LIU Baoxing1, FANG Di’an1,2,3*
摘要: 在“长江大保护”的生态背景下,传统的渔业资源捕捞监测受到诸多限制。环境DNA技术因无损性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渔业资源监测。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既能反映鱼类资源现状,又能揭示其多样性特征。为了解禁渔后长江南京江段鱼类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合环境DNA技术于2023年6—8月对其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江南京段共检测出39种鱼类,属于6目11科39种,其中基于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检出的鱼类有6目9科30种,eDNA方法检出的鱼类有5目9科30种,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出鱼类21种;基于两种方法的共同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nasus)、贝氏䱗(Hemiculter bleekeri)和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基于早期资源调查和环境DNA方法计算得出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0.22和1.86±0.15,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3±0.08和0.56±0.04;长江南京江段鱼类多样性处于较丰富的水平,鱼类多样性呈现逐渐恢复趋势。本研究揭示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和环境DNA技术进行渔业资源监测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为长江南京江段鱼类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