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5): 1427-1435.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5.021
杨周1,张建军1,2*,赵炯昌1,胡亚伟1,李阳1,唐鹏1,王勃1
YANG Zhou1, ZHANG Jianjun1,2*, ZHAO Jiongchang1, HU Yawei1, LI Yang1, TANG Peng1, WANG Bo1
摘要: 探讨不同密度人工林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可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野外样地调查,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探究50年生林分密度为600、930、1200和165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结果表明:(1)50年生油松胸径快速生长期为5~20 a,20 a之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树高快速生长期为5~15 a,之后进入缓慢生长期;不同密度油松胸径和树高进入缓慢生长期林龄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600株·hm-2密度最晚,1650株·hm-2最早;胸高断面积在林龄40 a之前均有较高的增量,50 a时930株·hm-2密度油松胸高断面积仍在快速增长。(2)50年生油松地上生物量未进入缓慢生长期,在林龄50 a时930株·hm-2密度生长最快,1650株·hm-2最慢。(3)不同密度油松单株地上生物量在55.78~105.21 kg,生物量随着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各密度条件下油松地上器官生物量大小均为树干>枝条>针叶。研究区域内油松人工林在进行密度调整时,以大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林分密度应控制在600株·hm-2,并以胸径指标为依据确定密度调整时期为20 a;以发挥固碳释氧功能为目标的水土保持林需要累积更多的生物量,此时根据胸高断面积指标确定密度调整时期为40 a,调控林分密度以930株·hm-2为宜。在实际油松人工林抚育管理工作中,应依据不同营林需求选择相应的密度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