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4, Vol. 43 ›› Issue (6): 1928-1936.doi: 10.13292/j.1000-4890.202406.013
• 恢复生态 • 上一篇
李勇辉1,2,朱启迪3,和珊4,杨卉4,胼立5,陶宏6,柳青2*,唐国文1*
LI Yonghui1,2, ZHU Qidi3, HE Shan4, YANG Hui4, PIAN Li5, TAO Hong6, LIU Qing2*, TANG Guowen1*
摘要: 为了解高黎贡山地区不同海拔蝗虫和螽斯类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样线法于2020年和2021年9—10月对该地区海拔1200~2400 m范围内的蝗虫和螽斯2个类群进行了调查,整个调查区域划分为3个海拔段:分别为海拔段Ⅰ(1200~1600 m)、海拔段Ⅱ(1600~2000 m)和海拔段Ⅲ(2000~2400 m)。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蝗虫和螽斯741头,隶属于7科35属52种,其中海拔段Ⅰ有7科24属30种426头,海拔段Ⅱ有4科12属15种201头,海拔段Ⅲ有2科12属13种114头;螽斯科(Tettigoniidae)、斑腿蝗科(Catantopidae)和驼螽科(Rhaphidophoridae)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山地吟螽(Phlugiolopsis montana)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在海拔段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3个海拔段间的相似性系数位于0~0.1026;其中海拔段Ⅱ与海拔段Ⅲ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1026。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显著影响蝗虫和螽斯类多样性,但不同测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温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温度和降水因子是影响高黎贡山地区蝗虫和螽斯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2个类群的物种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