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冯蒙蒙, 林永新, 贺子洋, 樊剑波, 贺纪正. 土壤含水量和氮添加对旱地红壤氨氧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4, 43(2): 480-486. | 
																																																																																											
												| [2] | 王玺洋, 李晓晖, 辛在军, 何石福, 孙小艳, 李亮. 近10年典型区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平均驻留时间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3, 42(3): 561-568. | 
																																																																																											
												| [3] | 李梦娇, 陈甜, 洪小敏, 余坦蔚, 胡亚林. 不同化学结构外源碳添加对红壤和沙土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6): 1609-1617. | 
																																																																																											
												| [4] | 李君, 赵曦冉, 王鑫龙, 吴晓亮, 郭嘉鑫, 胡钟月, 褚贵新, 陶瑞. 氯甲基吡啶对不同施肥下红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4): 1081-1090. | 
																																																																																											
												| [5] | 张宇, 蒋代华, 黄金兰, 王明释, 邓华为. 粉垄耕作对赤红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2): 3922-3932. | 
																																																																																											
												| [6] | 黄桥明, 黄俊, 吕茂奎, 熊小玲, 张世良, 谢锦升. 												
												恢复年限、林下植被及季节对马尾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56-2564. | 
																																																																																											
												| [7] | 温馨,陈效民,郭碧林,景峰,胡世民,李恋卿. 												
												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183-1190. | 
																																																																																											
												| [8] | 宋莉群,王义东,李冬初,张会民,娄翼来,窦渤凯,尚云涛,王中良. 												
												长期退耕对红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07-1715. | 
																																																																																											
												| [9] | 杨文亭,王晓维,徐健程,焦琪琪,鲁美娟,黄国勤. 												
												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区黑麦草腐解和氮素释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589-2595. | 
																																																																																											
												| [10] | 李阳1,2,景元书1,2,3*,李根1,2,景梽淏1,2. 												
												低丘红壤区集水区和田块尺度农田能量平衡特征比较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9): 2393-2403. | 
																																																																																											
												| [11] | 张文锋1,周际海1,2*,袁颖红1,3*,黄静1,4,李丛蕾1,黄欠如3,成艳红3. 												
												低剂量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增肥增产效果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3): 647-654. | 
																																																																																											
												| [12] | 陈晓芬1,2,李忠佩1,2**,刘明1,江春玉1,吴萌. 												
												长期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7): 1815-1822. | 
																																																																																											
												| [13] | 董春华1,2,曾希柏3**,文石林2,高菊生2. 												
												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和杂草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1): 3079-3085. | 
																																																																																											
												| [14] | 肖谋良1,2,陈香碧1,3,李杨1,3,何寻阳1,3,申燕4,苏以荣1,3**. 												
												棕色石灰土和红壤碳释放对添加矿物质(Fe(OH)3和CaCO3)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1): 2936-2942. | 
																																																																																											
												| [15] | 孟 磊,章家恩,徐华勤,佟富春,谢俊芳,余家瑜,李宏哲. 												
												模拟酸雨对广东赤红壤的中小型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11): 2204-2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