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2): 654-661.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2.044
张琥顺1,2,仲霞铭1,王燕平1,熊瑛1*,李冬佳2,吴晓睿2,梁龙2,王淑艳2
ZHANG Hushun1,2, ZHONG Xiaming1, WANG Yanping1, XIONG Ying1*, LI Dongjia2, WU Xiaorui2, LIANG Long2, WANG Shuyan2
摘要: 确立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渔业生态损害补偿制度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来源、受体及定量方法等3个角度归纳了渔业生态损害补偿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围填海、海洋建设工程、海上溢油、非法捕捞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性受体和非生物性受体的影响,分析了基于不同原理的模型在量化渔业生态损害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同时,基于渔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动态特征,指出了当前我国渔业生态损害补偿体系存在差异化定量、补偿金的核算、执行效果以及修复措施的持续跟进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未来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损害补偿制度的可能发展方向。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同时为渔业生态损害补偿的有关研究深入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