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2, Vol. 41 ›› Issue (5): 1001-1014.doi: 10.13292/j.1000-4890.202203.002
王继龙1,2,3,王晓锋1,2,3*,袁兴中4,吴胜男1,2,3,李航1,2,3
WANG Ji-long1,2,3, WANG Xiao-feng1,2,3*, YUAN Xing-zhong4, WU Sheng-nan1,2,3, LI Hang1,2,3
摘要: 源头溪流作为连接陆地与内陆河流的关键节点以及海陆碳库交互的先锋界面,其水气界面CO2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贡献。梳理源头溪流CO2的产排基本过程,明确其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助于重新认识河流系统碳处理能力,是进一步明晰全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了源头溪流CO2的基本来源及过程(内源产生,外源输入);从年际、季节、昼夜的多维时间尺度,以及全球、区域、流域、生境的多维空间尺度对溪流CO2排放规律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从气象因子、溪流结构特征、水文地貌因子、陆域环境因子和水体理化因子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溪流CO2排放通量时空变异格局的关键因素;同时,分析了当前溪流CO2排放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适应条件,为溪流CO2监测的精确性提供参考。本文构建了溪流与陆地的碳耦合过程理论框架,呼吁溪流CO2排放在陆域碳平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最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地理环境下溪流CO2排放动力学过程解析;(2)全球不同地区溪流CO2排放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和数据库完善;(3)源头溪流CO2排放与陆域景观格局的关联性及影响因素;(4)气候变化背景下溪流CO2排放的响应特征;(5)区域及全球尺度溪流CO2排放总量的精确估算;(6)寻求更加普适、有效的监测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