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1-10
    研究报告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长明, 杨林章
    2003, (1):  1-4. 
    摘要 ( 1693 )   PDF (199KB) ( 311 )  
    研究和比较了不同养分投入方式对水稻剑叶光合作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质肥料处理下的水稻剑叶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叶日积(LAD)有明显差异。有机无机肥料,特别是无机肥和厩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剑叶的光合速率(Pn),延缓叶绿素chl的降解,并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和截光时间,从而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另外,在中午高温、高光强下,有机无机配施的水稻叶片也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Pn。
    Cd、Zn复合污染对水车前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徐勤松, 施国新, 周红卫, 徐楠, 张小兰, 曾晓敏
    2003, (1):  5-8. 
    摘要 ( 1324 )   PDF (685KB) ( 436 )  
    主要研究了重金属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车前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在01mg·L-1Cd处理浓度时达到峰值,随培养浓度的增加,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则随处理的浓度的上升而呈递减趋势。在各Cd处理梯度中加入Zn后,随加入Zn浓度的增大,上述各指标与单一Cd处理差异显著性增强,表明Zn增强了Cd的毒害作用,显示出协同作用的趋势.
    外界支持物直径对苦瓜生长和觅食行为的影响
    陶建平, 钟章成, 黄林
    2003, (1):  9-13. 
    摘要 ( 1503 )   PDF (486KB) ( 280 )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外界支持物直径变化对苦瓜植株生长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物直径变化对主茎节间、叶片、叶柄和卷须的发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苦瓜植株的攀援生长显著受到支持物直径大小的影响,当支持物直径小于8mm时,植株能较好地自主攀援生长。生长于大直径支持物上的植株比生长于小直径支持物上的植株表现出较高的分枝率、较短的主茎、较长的分枝、较大的比茎长和比叶柄长。相关分析表明,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同植株自主攀援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单叶面积、分枝数量和比叶柄长同植株自主攀援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作为攀援植物的一种重要资源,外界支持物的特征和存在状况将对植物的生长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珍珠莲传粉系统的研究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2003, (1):  14-17. 
    摘要 ( 1348 )   PDF (963KB) ( 262 )  
    珍珠莲为榕属攀援灌木,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每个花序中平均有雌花310.4朵;雄花序中着生瘿花、雄花和两性花,每个花序平均有瘿花391.0朵、雄花104.8朵、两性花20朵。自然状态下雌、瘿花的结实率和成虫瘿率分别为95.88%、29.51%。雌、瘿花在生理上已完全分离。匍茎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花序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二者构成的传粉系统依靠形态结构的高度互适,物候生活史的相互吻合,以及特化的生物学行为维系其专一性和稳固性.
    书评
    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张汉波, 段昌群
    2003, (1):  17-17,65. 
    摘要 ( 987 )   PDF (230KB) ( 481 )  
    适应是什么?是一个过程(Process),一种状态(State),或是特指某个体的特征(Trait),可指生物现象或是非生物现象。在Rose&Lauder的《Adaptation》一书里,多位在适应进化研究领域里造诣很深的科学家对适应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适应的方法论和丰富多样的适应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该书共分3部分,14章。
    研究报告
    带距对小麦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及边际效应分析
    马新明, 王志强, 李琳
    2003, (1):  18-21. 
    摘要 ( 1384 )   PDF (194KB) ( 238 )  
    以冬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在不同带距条件下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以及三者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距对蛋白质产量和籽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密切;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直线回归关系,二者的模拟方程为:Y=106.809+0.107X(kg·hm-2);2.0m带距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2.4米带距条件下,小麦边行优势总值最大,与其它作物套作,效益较好。
    博士论坛
    土壤硒及其与植物硒营养的关系
    赵中秋, 郑海雷, 张春光, 马建华
    2003, (1):  22-25. 
    摘要 ( 1353 )   PDF (507KB) ( 430 )  
    综述了土壤中Se的形态分布、有效性及其与植物关系研究方面的进展。论述了不同形态的Se在土壤中分布情况、对植物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化学及矿物学组成、吸附表面、氧化还原状态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Se在植物中的富集、转化及其对植物的抗氧化、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等各种生物学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Se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不同尺度上植物叶气孔导度对升高CO2的响应
    郑凤英, 彭少麟
    2003, (1):  26-30. 
    摘要 ( 3939 )   PDF (610KB) ( 505 )  
    植物叶气孔导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可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在叶水平上,叶气孔导度和气孔密度下降;在植物个体水平上,单位叶面积蒸腾下降,植株的水分利用率升高;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蒸散降低,土壤泾流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在全球尺度上,扩大了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同时也降低了全球降雨量增加的趋势。正是因为植物叶气孔导度的变化会影响全球水循环,所以它在全球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外推到更大的尺度上去.
    生物入侵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陈兵, 康乐
    2003, (1):  31-34. 
    摘要 ( 1426 )   PDF (409KB) ( 660 )  
    生物入侵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问题,其对我国的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生物入侵不仅导致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改变,而且能彻底改变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质,最终导致本地种的绝灭、群落多样性降低,并给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本文还分析了全球变化与当前生物入侵加剧的关系,由此提出加强对入侵种的预测和监控及立足于生态系统和整个社会来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策略,以期对预防和控制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专论与综述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李法云, 臧树良, 罗义
    2003, (1):  35-39. 
    摘要 ( 1705 )   PDF (229KB) ( 1164 )  
    虽然土壤与食物链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土壤污染问题极为关注,但人类活动所排出的各类物质正使土壤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有关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处于实验室或模拟试验阶段的研究结果较多,商业性应用有待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创新性技术的开发。本文重点就植物与微生物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机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系统研究浅析
    罗先香, 何岩, 邓伟
    2003, (1):  40-42. 
    摘要 ( 1323 )   PDF (537KB) ( 230 )  
    综述了沼泽湿地水文研究进展,对其水系统研究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讨论,并综合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和研究系统,同时对沼泽湿地水系统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气候变化和植被关系研究方法探讨
    王连喜, 杨有林, 何雨红, 郑有飞
    2003, (1):  43-48. 
    摘要 ( 1373 )   PDF (534KB) ( 655 )  
    在对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气候和植被关系的观测和理论方法,同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提出了中国气候与植被关系可能的研究方向.
    动物与红松天然更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鲁长虎
    2003, (1):  49-53. 
    摘要 ( 1386 )   PDF (643KB) ( 505 )  
    红松球果成熟后,种子自身不能脱落到达适宜的萌发地,因而无法自身完成天然更新而要依赖动物帮助传播种子。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包括啮齿类、鸟类和一些大型兽类。其中,松鼠、星鸦和普通币鸟具有分散贮藏的行为,以前两者为重要。这些动物从球果中取出种子,吃掉一部分后,靠颊囊或舌下囊搬运至贮藏地,将种子埋藏在地被物下准备冬、春食物缺乏时再重新捕食。搬运的距离远达数百米至几公里。分散贮藏的贮点数量很大。每个贮点有一至数粒种子。贮点小生境比较适合红松种子的萌发,因此大量的未被重新发现和捕食的贮点的种子在20个月后可能萌发。虽然动物贮藏的生境适合幼苗的萌发,但是不一定适合幼苗的继续生长。由于动物的捕食和贮藏行为,阔叶红松林内红松种子运转途径在4个层次上(树上、地面、地被物下和洞穴)进行,最后只有少数种子萌发为幼苗。幼苗的生长过程同样受到动物的捕食和破坏。由于红松结实的丰欠年度变化,动物种群也随之变动。
    研究简报
    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秋季掘土危害量的估算
    宛新荣, 刘伟, 王广和, 王梦军, 钟文勤
    2003, (1):  54-56. 
    摘要 ( 1444 )   PDF (975KB) ( 345 )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测定秋季布氏田鼠的掘土危害量。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布氏田鼠的秋季掘土量为10L左右:其中挖掘仓库的抛土量为8.0L·只-1,占总体的78%,平均挖掘深度为33.7cm;窝巢抛土量为0.68L·只-1,占总体的7%,平均挖掘深度为43.1cm;洞道系统抛土量为1.5L·只-1,占总量的15%。
    柳叶藓的光合特性初探
    孙存华, 臧雪芹, 周爱花, 刘亚宏
    2003, (1):  57-59. 
    摘要 ( 1345 )   PDF (168KB) ( 193 )  
    柳叶藓光合作用的最适水温为15℃,光合作用的适宜光强为250~400μmol·m-2·s-1,最适光强为300~350μmol·m-2·s-1,300μmol·m-2·s-1时光合速率达最高峰。柳叶藓的光补偿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呼吸速率与水温呈正相关。
    春季鸟类晨鸣时序现象的初步研究
    姜仕仁, 丁平
    2003, (1):  60-62. 
    摘要 ( 1306 )   PDF (870KB) ( 249 )  
    对春季鸟类群落始鸣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各种群之间在一定的时期具有一定的时序,而时序的变化与各个种群的繁殖行为有关。另外也表明鸟类每天的始鸣时间与天气状况有关。
    两性具有不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种群动态
    刘汉武
    2003, (1):  63-65. 
    摘要 ( 1394 )   PDF (257KB) ( 397 )  
    以往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均隐含假设性比为1∶1,而实际上并非总如此,不同性别的出生和死亡是不完全相同的。文中就考虑了两性具有不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种群动态问题。可以知道种群动态只是受雌性控制,与雄性无关。
    技术与方法
    城市生态化水平的评价方法探讨
    李宏文
    2003, (1):  66-68. 
    摘要 ( 1242 )   PDF (609KB) ( 423 )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系统,系统功能的高效与系统关系的协调是城市的总追求目标,“生态化水平”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本文通过建立生态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份分析法对张家港市作生态化水平评价,评价结果与该城市的实际状况基本相符。这对开展我国江南城镇生态化水平评价和生态功能区划有实践指导意义。
    生态建设经验
    川渝77县长防林(一期)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与分析
    杜亚军, 陈国先, 陈秀明, 陈俊华, 雷效章, 蔡小虎, 彭沛好
    2003, (1):  69-72. 
    摘要 ( 1421 )   PDF (206KB) ( 212 )  
    本文利用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川渝77县长防林一期工程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迄今综合效益提高了6倍,到2010年提高约9倍。还对川江各支流的林分结构调整与新建长防林提出了建议。
    吴县市露采矿区生态重建与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的契合
    刘青松, 左平, 邹欣庆, 葛晨东
    2003, (1):  73-78. 
    摘要 ( 1476 )   PDF (279KB) ( 249 )  
    从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入手,结合吴县市环太湖地区露采矿区的环境问题现状,提出了吴县市生态重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基于每个废矿区都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其恢复过程中,首先要在宏观上合理安排生态重建景观格局的规划及布局,然后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同时以生态重建后的矿区所要具有的三大基本功能:生物生产、环境服务、文化支持为依托,构建了生态功能系统图及生态功能区相互关联图。生物生产功能主要是针对农业利用,环境服务是对用于旅游、娱乐、绿化用地的露采矿区,文化支持则是针对作为建筑用地的废弃地,其城镇及居民点用地是人类聚集场所,支撑了工矿企业、旅游商贸服务业及整个城市体系的运行。最后总结了环境生态重建后所产生的环境、生态及经济效益.
    国外研究动态
    意大利东北部喀斯特环境变化过程的分析
    李玉辉
    2003, (1):  79-83. 
    摘要 ( 1315 )   PDF (496KB) ( 384 )  
    讨论了意大利东北部喀斯特环境的变化过程。该区经历了严重环境退化到逐步恢复的过程。造成喀斯特环境退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过度放牧和开垦,以及樵采和伐木所导致的森林大面积消失,战争也严重地破坏了环境。虽然该区的植树造林工作在12世纪就已开始,但喀斯特环境的成功恢复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环境恢复和治理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到喀斯特多重价值协调利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实现城镇化,居民人口素质提高与就业等。
    生态旅游
    区域旅游形象构建与景观规划——以临海市为例
    祁黄雄, 蔡运龙, 魏遐
    2003, (1):  84-88. 
    摘要 ( 1490 )   PDF (482KB) ( 386 )  
    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包括旅游感知引导和区域景观规划两个方面,区域景观是旅游感知的基础,旅游感知则可以对区域景观的建设进行修正。区域景观规划需要分析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尤其是旅游资源的特色。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区域内视觉体系的景观规划和构建,尤其是在区域内合适的地点建立相应的景观,并以浙江省临海市为案例,进行理论的实践研究。
    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
    黄义雄
    2003, (1):  89-93. 
    摘要 ( 1321 )   PDF (452KB) ( 437 )  
    分析了厦门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厦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由于厦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保持厦门整体景观的和谐之美,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以及实施全面的生态管理和规划。
    台港澳之窗
    雪霸公园雪山主峰线之承载量研究
    赖明洲, 薛怡珍
    2003, (1):  94-96. 
    摘要 ( 1363 )   PDF (160KB) ( 404 )  
    本研究之目的在于取得雪山主峰线登山步道最适承载量计量值,以供雪霸公园管理处日后进行承载量管理之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就社会心理承载量而言,登山者对于同时进行登山活动者的承载程度为11~40人或甚至可以更多;实质的设施承载量则依据雪山主峰线目前现况设施可容纳的最大登山人数为296人;每日最大实质生态承载量于平常日为109人,公休日以不超过218人为宜。稀有生物繁殖期最好禁止登山者入山,若无可避免时,每日以不超过65人为宜。本研究建议后继研究应进行长期游憩冲击所带来的环境影响程度的监测,每三年或每五年再检查一次生态资料的变化,或有稀有动、植物的消长,配合长期游憩冲击监测指标,以适时修正承载量管制的人数,适度地调整登山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