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2-10
    研究报告
    洞庭湖水系(湖南地区)主要防护型经济树种草种生态类型区选择研究
    付绍春, 袁正科, 袁穗波
    2003, (2):  1-4. 
    摘要 ( 1421 )   PDF (443KB) ( 389 )  
    为了减少或避免在农林业生产中因土壤、气候不适宜造成的冻害或其它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利用洞庭湖水系(湖南地区)区域内的气候资源、水热资源以及土壤资源,本文依据洞庭湖水系(湖南地区)区域内89个样本县(市)气象台(站)30年的气候资料及其地貌、土壤等生态环境特性值,采用主分量(PCA)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定性分析,对洞庭湖水系(湖南地区)进行了生态类型区划分的研究,其结果将该区域划分成5个生态类型区,并结合26个主要经济树种草种分布的气候、水热条件、地貌和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对26个树种草种进行了最适宜、适宜、较适宜栽培的生态类型区的选择研究,相应地对各生态类型区进行了主栽树种和辅栽树种的分析.
    牧民定居后季节草场优化配置的研究
    李海梅, 安沙舟, 朱进忠, 何兴元, 陈玮
    2003, (2):  5-8. 
    摘要 ( 4015 )   PDF (599KB) ( 457 )  
    草地畜牧业季节草场在牧民定居后新的生产力水平下应采取怎样的利用模式,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遵循草畜平衡及能物流高效持续利用原则,研究提出了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季节草场时空优化配置模式(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放牧).此模式不仅实现了草畜平衡,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改善,且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云南保山西庄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
    沙丽清, 邱学忠, 甘建民, 许建初, 高富, 艾夕辉
    2003, (2):  9-11,23. 
    摘要 ( 1824 )   PDF (560KB) ( 354 )  
    以云南省保山地区西庄流域为例,研究了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该流域的土壤通常pH较低,缺乏有效磷和交换性阳离子.仅发育于石灰岩的土壤具适宜的pH和交换性阳离子量.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显著影响.文中详细讨论了海拔、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壤肥力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Ⅰ:规律
    徐海, 朴河春, 洪业汤
    2003, (2):  12-15. 
    摘要 ( 4182 )   PDF (201KB) ( 229 )  
    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同时还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湿度.研究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全年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20℃时,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
    次生林区斑块形状动态与森林恢复过程分析
    张丽珍, 张芸香, 郭晋平
    2003, (2):  16-19. 
    摘要 ( 1447 )   PDF (218KB) ( 227 )  
    以1959年以来期航片为基础资料,在ARC/INFO支持下,分析了关帝山天然次生林区森林恢复过程中各类景观要素斑块异圆指数和类斑边界分维数及其动态.研究表明,采用斑块异圆指数即可揭示景观要素斑块形状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地区景观恢复过程中,各类非林地斑块的异圆指数总体上高于林地斑块,但呈持续下降趋势,形状趋于规则;林地斑块的异圆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景观处于活跃的森林恢复和斑块演替中期,演替后期森林斑块的扩展和合并过程始终占主导地位,斑块形状更趋复杂多变,相邻斑块间的联系密切,先锋性森林群落的斑块形状较为简单,斑块逐渐消退.为研究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提供了基础.
    冷季型草坪杂草的季节性发生与演替
    崔延堂, 李智选, 任毅, 岳明, 张亚军
    2003, (2):  20-23. 
    摘要 ( 1373 )   PDF (343KB) ( 351 )  
    对西安地区冷季型草坪杂草的种类、发生时期进行普查,对杂草的发生与季节性演替规律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发现阔叶杂草优势种有酢酱草、蛇莓、紫菀、深绿蒿等,单子叶杂草优势种有狗牙根、马唐、莎草等,并提出了以多度等级确定危害成度及防治建议.
    红头长尾山雀繁殖生态的研究
    周立志, 王岐山, 宋榆钧
    2003, (2):  24-27. 
    摘要 ( 1525 )   PDF (284KB) ( 326 )  
    在安徽合肥紫蓬山区,对红头长尾山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并研究了雏鸟的生长特征.研究表明,红头长尾山雀自3月中旬以后开始发情,3月下旬开始营巢,巢位于杉树枝下,球形侧开口或侧顶开口.月初产卵,每窝平均产6.25枚卵,孵化期为15~16 d,孵化率为88%.育雏期15~16 d,22雏全部成活到离巢,雏成活率达100%.体重、翅、嘴峰、跗跖、第5枚初级飞羽和尾羽等形态学参数适合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拟合参数中,嘴峰的拐点最小,飞羽、翅和尾羽的增长率较高,表明与取食有关的形态优先发育,与飞行有关的形态则在后期发育较快.
    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商值(qMB, qCO2)
    张崇邦, 金则新, 施时迪
    2003, (2):  28-31,55. 
    摘要 ( 1477 )   PDF (677KB) ( 462 )  
    研究了天台山8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呼吸速率和微生物商值(qMB,qCO2),结果表明,均以云锦杜鹃林、黄山松林、茶园和竹林土壤中较大,以柳杉林土壤最小.天然林土壤的上述指标的平均水平均高于人工林土壤,所产生的差异是不同林型的立地条件和土壤性状综合影响的结果.qCO2值以柳杉林、日本花柏林和茶园土壤最高(4.52%,4.43%,4.26%),云锦杜鹃林、黄山松林和七子花林土壤相对较低(3.75%,3.82%,3.70%),比前者土壤质量较好,可持续利用潜力大.
    博士论坛
    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宋进喜, 李怀恩, 李琦
    2003, (2):  32-35. 
    摘要 ( 1586 )   PDF (411KB) ( 742 )  
    城市化发展,城市地表水严重污染、地下水超量开采,开发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势在必行.雨水是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可通过建造雨水贮留设施、就地下渗、回灌、屋面雨水拦截、蓄集、绿化工程等多种途径实现雨水资源化.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而且还会带来诸如:涵养地下水、缓解和恢复地面沉降、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强化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环境、改变城市排水系统、防治雨洪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
    资源竞争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南春容, 董双林
    2003, (2):  36-42. 
    摘要 ( 1668 )   PDF (628KB) ( 606 )  
    介绍了国外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竞争理论——资源竞争理论.该理论包含两个主要假说,即R*-法则和资源比假说.资源竞争理论已在微生物、微藻、高等植物及浮游动物中得到广泛的实验验证.阐述了资源竞争理论形成的基础——Monod竞争模型和Droop竞争模型.对两种模型在稳态及非稳态条件下的预测性能作了比较:对于稳态下的竞争,两种模型皆能做出较好的预测,但使用Monod模型更为简便;对于非稳态下的竞争,使用Droop模型更为合理.对资源竞争理论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GMO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聂呈荣, 骆世明, 王建武, 冯远娇
    2003, (2):  43-48. 
    摘要 ( 1502 )   PDF (742KB) ( 493 )  
    讨论了GMO生物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常用的检测方法和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进展.本文还介绍了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并就我国今后如何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专论与综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
    梁继东, 周启星, 孙铁珩
    2003, (2):  49-55. 
    摘要 ( 1481 )   PDF (749KB) ( 1724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有效的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再用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法相比具有基建、运行费用低,操作与维护简单等优点.该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并通过工艺创新有向工业污水、农业废水等特殊污水处理方向发展的趋势.本文总结了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现状,预测其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趋势,探讨不同类型的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过程,分析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性能的因素及技术性能改进的一些措施,并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生态系统健康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
    肖风劲, 欧阳华, 牛海山
    2003, (2):  56-59. 
    摘要 ( 1523 )   PDF (405KB) ( 322 )  
    生态系统健康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与可持续性一样,生态系统健康在生态学中也是很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生态系统健康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逻辑上的比较与推断.这些概念包括可持续性、稳定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稳定性是健康、可持续性、连续性和持久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②连续性是健康、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是持久性的充分必要条件;③持久性是可持续性和连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健康和稳定性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④健康是可持续性、连续性和持久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是稳定性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⑤可持续性是稳定性、健康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是连续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是持久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
    孔繁花, 李秀珍, 王绪高, 赵善伦, 石秉路, 高振岭
    2003, (2):  60-64. 
    摘要 ( 1453 )   PDF (532KB) ( 650 )  
    火灾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火后如何恢复森林是人们面临的关键问题,为了掌握火灾后迹地的变化及演替规律,使森林生态系统向良性发展,国内外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为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土壤各组分呼吸区分方法研究进展
    易志刚, 蚁伟民, 周丽霞
    2003, (2):  65-69. 
    摘要 ( 1349 )   PDF (666KB) ( 436 )  
    土壤呼吸分为自养型呼吸(根呼吸)和异养型呼吸(微生物和动物呼吸),区分各组分呼吸可了解在全球变化条件下土壤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动态.本文综述了3种主要区分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方法:①组分法;②根去除法;③同位素法.其中同位素法对根和土壤的影响最小,是最可靠的一种方法;综合各方面考虑,根去除法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研究简报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
    谷海燕, 杨大荣, 张光明, 彭艳琼, 宋启示
    2003, (2):  70-73. 
    摘要 ( 1454 )   PDF (209KB) ( 268 )  
    本研究采用定期、定点、定树采样调查和观察研究的方法,获得寄生于高榕隐头果内小蜂(Chalcidoidea)为6个科,1个属,25种.根据小蜂行为把高榕小蜂划分为2类,一类为传粉小蜂,另一类为非传粉小蜂,其中传粉小蜂有2种,主要的传粉小蜂只有Eupristina altissima一种,另一种仅在部分季节少量出现.高榕隐头果果态变化大,直径2.5 cm以上的大号果中仅寄生非传粉小蜂,这些小蜂对榕树-传粉者共生体系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高榕隐头果中寄生的小蜂种类和生态特性,分析了部分寄生蜂对榕树-传粉者共生体系的影响.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
    张一平, 马友鑫, 刘玉洪, 郭萍, 窦军霞
    2003, (2):  74-79. 
    摘要 ( 1300 )   PDF (797KB) ( 361 )  
    利用云南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南向边缘的表温观测资料,探讨了原生常绿阔叶林林缘区域不同热力作用面表温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指出哀牢山原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与热带片断化季雨林林缘相同,其林缘壁面的热力效应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在林缘区域构成了除了公认的林外地表面,林冠面和林内地表面3个热力作用面之外的一个新的第4热力作用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解释森林边缘的小气候效应和生物效应.
    铝对豌豆生长的影响
    闫世才, 毛学文, 杨勇理
    2003, (2):  80-81,96. 
    摘要 ( 1289 )   PDF (932KB) ( 336 )  
    研究酸性条件下不同浓度A13+对豌豆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l对豌豆根芽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豌豆根尖细胞分裂产生危害的初始浓度为1mg·L,Al诱导豌豆根尖染色体发生多种类型畸变,初始浓度为0.5mg·L-1,低浓度下Al对豌豆根芽生长的抑制与植物对Ca、Mg的吸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生态建设经验
    浑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陈维杰, 李重新, 李战, 许金师
    2003, (2):  82-85. 
    摘要 ( 1497 )   PDF (206KB) ( 400 )  
    河南省汝阳县浑椿河小流域是水利部淮委的"试点"小流域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其在1986~1999年的治理经验与近几年的效益发挥情况,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增加当地农、林、牧、副诸业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了近、远期效益综合分析.虽然其中对减少的土壤侵蚀及相应增加的作物经济效益估算是粗略的,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民族生态
    从民族生态学的角度探讨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周边民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许建初
    2003, (2):  86-91. 
    摘要 ( 1384 )   PDF (814KB) ( 431 )  
    民族生态学是研究不同民族和社会如何与其自然环境中各个方面包括植物、动物、土地、森林和土壤等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在云南东南部中越国境的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各个民族包括拉祜族(苦聪人)、哈尼族、瑶族和苗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了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及其资源的丰富的传统知识,也与自然环境建立了密切地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在其民族文化中具体反映.这些朴素的民族生态学的实践经验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不可分割有机整体.
    云南高黎贡山神山森林及其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
    艾怀森, 周鸿
    2003, (2):  92-96. 
    摘要 ( 4036 )   PDF (528KB) ( 439 )  
    应用参与性农村快速评估(PRA)、田野调查及森林样地调查等方法,对神山森林传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普遍存在传统的村社防护林、传统的村社水源林、汉族的风水林、护寺林、傈僳族的神山、傣族的龙山、傣族的色树(神树)、勒墨人祭天场周围的森林等形式多样的神山森林,作为传统生态伦理的主要载体,高黎贡山地区广泛存在的神山森林传统在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山森林还可以提供多种非木质林产品,实现多种生态功能,促进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再教育与政策诱导,是弘扬该文化传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