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健强, 邓永红, 曾小平, 孟泽, 张倩媚, 李跃林.
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38-2545. |
[2] |
池鑫晨,宋超,朱向涛,王楠,王晓雨,白尚斌.
毛竹入侵常绿阔叶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动态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263-2272. |
[3] |
张悦楠,房磊,乔泽宇,陈龙池,张伟东,郑晓,江涛.
亚热带常绿林型遥感识别及尺度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636-1650. |
[4] |
马顺容, 林永静, 卢同平, 武梦娟, 刘甜甜, 张文翔. 外源磷添加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194-3202. |
[5] |
赵桔超,朱彦辉,段国辉,杨昆.
基于MOD13Q1数据分析2001—2015年西双版纳植被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083-1092. |
[6] |
涂志华,尉永键,范志平,秦依婷,王善祥,韩青,邹艺华,杨兆明.
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139-2147. |
[7] |
黄石德,叶功富,林捷,阮宏华,金昌善,李媛媛,陈杰.
干湿交替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12-321. |
[8] |
张超凡,盛连喜,宫超,何春光,张晶.
冻融作用对我国东北湿地土壤碳排放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04-311. |
[9] |
倪壮,聂彦霞,欧阳胜男,申卫军.
氮添加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202-3209. |
[10] |
汤文广,周璋,林明献,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
热带森林土壤气态氮损失及其对水分添加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231-3236. |
[11] |
金奇1,吴琴1,钟欣孜1,胡佳1,胡启武1,2*.
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5): 1180-1187. |
[12] |
潘高1,2,张合平1*,潘登1,2.
中亚热带南酸枣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4): 892-901. |
[13] |
柳杨1,2,3,何先进1,2,3,侯恩庆1,3*.
鼎湖山森林演替和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287-294. |
[14] |
孙龙,武广源,胡同欣.
大兴安岭火后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094-3101. |
[15] |
郭鑫炜1,2,李志远1,2,秦胜金1,2,周永斌1,2,魏亚伟1,2*.
林农复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036-3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