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彦茜,肖登攀,柏会子,唐建昭.
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气候适宜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251-2262. |
[2] |
唐星林, 刘光正, 姜姜, 刘斌, 张运兴, 狄岚. 遮阴对闽楠一年生和三年生幼树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247-3254. |
[3] |
毛俊,邵瑞鑫,郭家萌,王泳超,杨青华.
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区域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317-2323. |
[4] |
许家炜,陈静,林晨宇,刘雁,白艳勤,张宁,尹入成,石小涛.
齐口裂腹鱼在低照度下的趋光行为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394-2402. |
[5] |
马晓君,路明远,李兰,李强,吴雅薇,刘晓林,王兴龙,金容,袁继超,孔凡磊.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区夏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3): 891-897. |
[6] |
王历瑶,苏芳莉*,李海福.
造纸废水灌溉下芦苇叶片重金属含量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3): 707-712. |
[7] |
张桂香1,霍治国1,2*,杨建莹1,张蕾3,吴立1,汪天颖2,杨宏毅1.
江淮地区夏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风险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3): 747-756. |
[8] |
谭一波1,2,3,何琴飞1,2,3,郑威1,2,3,彭玉华1,2,3,侯远瑞1,2,3,何峰1,2,3,申文辉1,2,3*.
珠江流域中上游防护林冠层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148-3156. |
[9] |
徐兴莲,宋熙坤,岳瑞,张思思,王雅琴,吴红艳*.
氮限制对硅藻三角褐指藻光系统Ⅱ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 183-188. |
[10] |
高景1,2,徐波1,2,王金牛1,3**,周海燕4,王彦星1,2,吴彦1**.
南方灌草丛典型灌木不同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9): 2424-2431. |
[11] |
余卫东1,2,冯利平2,胡程达1,彭记永1.
苗期涝渍对黄淮地区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8): 2161-2166. |
[12] |
王秋玲1,周广胜1**,麻雪艳1,2.
夏玉米叶片含水率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强度持续干旱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1): 3111-3117. |
[13] |
董周焱,柏新富**,张靖梓,侯玉平,卜庆梅.
入侵植物美洲商陆对光环境的适应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2): 316-320. |
[14] |
成林1,2,刘荣花1,2**.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连阴雨灾害风险区划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12): 3075-3079. |
[15] |
刁俊明,曾宪录,陈桂珠.
无瓣海桑幼苗对不同遮光度的生理生态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07): 1289-1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