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超, 林伟盛, 杨智杰, 刘小飞, 陈仕东, 郑蔚, 纪宇皝.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短期增温和隔离降雨交互作用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28-2537. |
[2] |
白皓宇,杨智杰,郑永,熊德成,周嘉聪.
增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可浸提有机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436-1444. |
[3] |
秦子晴,徐胜,齐淑艳,陈玮,何兴元,王义婧.
臭氧和增温对醉蝶花(Cleome spinosa)氧化伤害及抗氧化酶活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30-837. |
[4] |
姜琦,陈光水,郭润泉,宋涛涛,陈廷廷,陈宇辉,贾林巧,熊德成.
增温与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细根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723-732. |
[5] |
孟莹, 姜鹏, 方缘. 大气水分亏缺对中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33-3642. |
[6] |
肖元明,杨路存,聂秀青,李长斌,熊丰,王玲玲,周国英.
坡位对高寒灌丛群落谱系多样性和谱系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11-1619. |
[7] |
管东旭,冯春慧,田昆,王志保,张依南,孙梅.
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茎解剖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20-1628. |
[8] |
白炜,奚晶阳,王根绪.
短期增温与施氮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927-936. |
[9] |
刘旭军,田慧霞,程小琴,刘莉,韩海荣.
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3024-3032. |
[10] |
管东旭,田昆,王志保,张依南,冯春慧,孙梅.
滇西北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维管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611-2618. |
[11] |
涂志华,尉永键,范志平,秦依婷,王善祥,韩青,邹艺华,杨兆明.
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139-2147. |
[12] |
李茜倩,张元明.
荒漠藓类结皮斑块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分布的边缘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114-2121. |
[13] |
江淼华,倪梦颖,周嘉聪,陈岳民,杨玉盛.
增温和降雨减少对杉木幼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210-3219. |
[14] |
李艳琼,黄玉清,徐广平,孙英杰,张中峰,何成新,黄科朝,何文.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 64-74. |
[15] |
包晓影1,崔树娟1,2,王奇1,2,李博文1,2,孟凡栋1,2,斯确多吉2,3,崔骁勇1*,汪诗平2,3*.
草地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321-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