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滕秋梅,沈育伊,徐广平,张中峰,张德楠,周龙武,黄科朝,孙英杰,何文.
桂北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422-433. |
[2] |
孟莹, 姜鹏, 方缘. 大气水分亏缺对中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33-3642. |
[3] |
杜文丽,孙少波,吴云涛,宋照亮.
1980—2013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3-35. |
[4] |
李睿,张黎,景元书,李攀,任小丽,何洪林,吕妍.
基于FLUXNET的CLM模型总初级生产力模拟评价与误差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883-2895. |
[5] |
姜康,包刚,乌兰图雅,张雯,姜莉,刘超.
2001—2017年蒙古高原不同植被返青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490-2499. |
[6] |
石旭霞,宋沼鹏,侯继华,张雷明,牛书丽,王安志,项文化,王辉民.
中国东部森林最大总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7): 1949-1961. |
[7] |
山丹,朱媛君,刘艳书,时忠杰,杨晓晖.
呼伦贝尔草原南缘植被类型分异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619-626. |
[8] |
张倩,韩贵琳,柳满,阳昆桦,刘强.
贵州普定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21-328. |
[9] |
刘硕,李品,冯兆忠.
京津冀防风固沙植被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对策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 267-274. |
[10] |
涂志华,尉永键,范志平,秦依婷,王善祥,韩青,邹艺华,杨兆明.
太子河源流域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139-2147. |
[11] |
张容,董廷发,邓晓保,刘俊雁.
西双版纳20公顷样地热带森林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47-352. |
[12] |
孟国欣,查同刚*,张晓霞,张志强,朱聿申,周娅,刘怡函,林珠.
植被类型和地形对黄土区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447-2454. |
[13] |
牛亚毅1,2,李玉强1*,龚相文1,2,王旭洋1,2,罗永清1,张建鹏1,2.
沙质草地生长季生态系统碳净交换量特征及土壤呼吸贡献率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423-2430. |
[14] |
胡亚林1,刘杰2,范志平3*,涂志华3,卢聪3,刘建治3.
大伙房水库流域水源涵养林植被类型对土壤NH4+-N和NO3--N淋溶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103-2110. |
[15] |
胡阳1,2,3,邓艳1,2*,蒋忠诚1,2,李衍青1,2,蓝芙宁1,2.
岩溶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3): 597-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