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依凡, 孙兆林, 王清奎. 生物炭和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平衡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851-2859. |
[2] |
黄桥明, 黄俊, 吕茂奎, 熊小玲, 张世良, 谢锦升.
恢复年限、林下植被及季节对马尾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56-2564. |
[3] |
段启英,田野,鄂晓伟,秦广震,张贾宇.
南方型黑杨生长和生理特性对持续干旱和复水响应的性别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140-2150. |
[4] |
程蕾,周嘉聪,林开淼,张秋芳,周锦容,林巧玉,郑蔚.
氮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29-1937. |
[5] |
温馨,陈效民,郭碧林,景峰,胡世民,李恋卿.
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183-1190. |
[6] |
秦子晴,徐胜,齐淑艳,陈玮,何兴元,王义婧.
臭氧和增温对醉蝶花(Cleome spinosa)氧化伤害及抗氧化酶活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30-837. |
[7] |
张婉婷,单立山,李毅*,白亚梅,马静.
氮添加与降雨变化对红砂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03-811. |
[8] |
姜琦,陈光水,郭润泉,宋涛涛,陈廷廷,陈宇辉,贾林巧,熊德成.
增温与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细根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723-732. |
[9] |
谢欢, 张秋芳, 曾泉鑫, 李宇轩, 马亚培, 林惠瑛, 刘苑苑. 施氮通过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磷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组分转化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34-3942. |
[10] |
刘玲,戴慧芳,唐凤雪,张进,许婷婷,刘海燕.
水稻幼苗根对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镉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252-259. |
[11] |
曹彦卓,王汝振,张玉革,李慧,吕晓涛,姜勇.
氮沉降对草地土壤及团聚体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531-2539. |
[12] |
宋莉群,王义东,李冬初,张会民,娄翼来,窦渤凯,尚云涛,王中良.
长期退耕对红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07-1715. |
[13] |
沈豪,董世魁,李帅,许驭丹,韩雨晖,张静.
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276-1284. |
[14] |
陈艳鑫,耿玉清,黄金,崔雪晴,侯盟.
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淹水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735-743. |
[15] |
罗姗姗,曹昀,纪欣圣,许令明,王佳艺,王文林.
水深对黑藻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 22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