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伏云珍, 马琨, 崔慧珍, 李光文. 间作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马铃薯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31-139. |
[2] |
马建涛,程宏波,陈玉章,李亚伟,兰雪梅,李瑞,柴雨葳,常磊,柴守玺.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242-2250. |
[3] |
苏旺,谢蕊蕊,王舰.
秸秆还田对旱作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566-1574. |
[4] |
侯沁文, 白海艳, 李云玲, 于成龙. 马铃薯甲虫在中国的适生区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0): 3311-3319. |
[5] |
冯朋博,慕宇,孙建波,吴佳瑞,王月宁,柳强娟,吴娜,康建宏.
高温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19-2726. |
[6] |
赵凤艳,张勇勇,张玥琦,张天实,张国显,张慧,杨丽娟.
有机物料对设施番茄长期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32-1740. |
[7] |
张志龙,陈效民,曲成闯,陈粲,张俊,黄春燕,刘云梅.
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384-1391. |
[8] |
李兆,刘书田,丁健,王铄今,侯显达,贾书刚,侯彦林.
基于气象条件的我国北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预报模型及其验证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856-2861. |
[9] |
朱启林,向蕊,汤利,龙光强.
间作条件下施氮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调控作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5): 1391-1397. |
[10] |
李光,白文斌,任爱霞.
高粱不同连作年限对其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2): 3535-3544. |
[11] |
高青海*,贾双双,郭远远.
秸秆集中深还田对设施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甜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6): 1447-1452. |
[12] |
李亮1,2,蔡柏岩1,2*.
丛枝菌根真菌缓解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372-1377. |
[13] |
赵凤艳1,吴盼盼1,李天来2,熊孝楠1,杨丽娟1*.
蚓粪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329-3334. |
[14] |
张学鹏,曹玉博,宁堂原*,方倩囡,徐子雯,韩惠芳,李增嘉.
套作糯玉米对西兰花连作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 149-157. |
[15] |
王良俊1,郑顺林1,钟蕾1,李世林2,宋明亮1,袁继超1**.
不同密度对四川盆地春、秋季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6): 1572-1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