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升,刘星,邓瑞娟,陈秋夏,王金旺,卢翔.
不同种源秋茄胚轴和幼苗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769-1777. |
[2] |
王桔红,陈文,张燕芳,李云,史生晶,郑佳玉,陈燕霞.
不同入侵程度的微甘菊及本土种豨莶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与营养策略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94-2003. |
[3] |
李玲,杨平,谭立山,仝川.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及围垦养虾塘的沉积物CH4和N2O产生潜力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645-654. |
[4] |
刘俊雁,董廷发.
云南松形态和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其海拔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139-145. |
[5] |
郝婧,李洪远.
氮输入与其他营养因子交互作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850-2857. |
[6] |
宋莉群,王义东,李冬初,张会民,娄翼来,窦渤凯,尚云涛,王中良.
长期退耕对红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07-1715. |
[7] |
张雨鉴,宋娅丽,王克勤.
滇中亚高山森林乔木层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669-1678. |
[8] |
李金华1,李志辉1,刘球2*,王佩兰1,胡淑蓉1.
湘西喀斯特地区三种优良乡土树种人工林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4): 902-909. |
[9] |
阿布里孜·阿不都热合曼1,2,吕光辉1,2**,张雪妮1,2,公延明1,2,3.
新疆艾比湖流域植物光合器官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8): 2123-2130. |
[10] |
董晓蕾1,王元忠2,张金渝2,金航2,张霁2**.
植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6): 1671-1677. |
[11] |
李国尧1,王权宝2,李玉英1,周双喜3,于海英4**.
橡胶树产胶量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2): 510-517. |
[12] |
邱利平1,李绍才1,孙海龙2**.
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中氮磷钾损失模型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1): 3164-3168. |
[13] |
郭平,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王冉,刘春霞.
酸雨背景下缙云山典型林分凋落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及其释放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9): 2339-2346. |
[14] |
陈京都1,2,何理1,许轲1,戴其根1**,郭保卫1,张洪程1,霍中洋1,魏海燕1.
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及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2): 3219-3225. |
[15] |
肖兴翠1,李志辉1**,唐作钧2,3,曾琴1,王海风3.
林分密度对湿地松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1): 2871-2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