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仵慧宁, 张彩霞, 赵海阔, 张垒垒, 赵莉.
陇中黄土高原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及其气候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488-2500. |
[2] |
范倩倩,赵安周,王金杰,张安兵,裴韬.
1982—2015年黄土高原NDVI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季节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664-1675. |
[3] |
李春越, 薛英龙, 王益, 党廷辉, 宋怡.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氮素生理菌群和解磷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58-3667. |
[4] |
南笑宁,刘旻霞,朱恭,夏素娟,李全弟,蒋晓轩.
黄土高原中部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354-360. |
[5] |
王国鹏,肖波,李胜龙,孙福海,姚小萌.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3050-3056. |
[6] |
原志坚,王孝安,王丽娟,韩兵兵,李静.
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39-346. |
[7] |
李梦天,秦燕燕,曹建军,许雪贇,龚毅帆.
半干旱地区林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会宁为例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541-3548. |
[8] |
钱雅丽,梁志婷,曹铨,杨宪龙,沈禹颖,王先之.
陇东旱作果园生草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3010-3017. |
[9] |
赵玉皓1,张艳杰1,李贵春2,赵凯3,李忠芳4,唐政4,鲁顺保1*.
长期不同施肥下褐土有机碳储量及活性碳组分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7): 1826-1833. |
[10] |
范绍博1,2,马强1,姜春明1,潘飞飞1,2,周桦1,徐永刚1,宇万太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5): 1212-1218. |
[11] |
韩兵兵,王孝安*,李静,王丽娟,原志坚.
黄土高原灌丛对人工油松幼树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197-3204. |
[12] |
王晓军,武江涛,王兵**,温奋翔.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9): 2568-2575. |
[13] |
陈晓芬1,2,李忠佩1,2**,刘明1,江春玉1,吴萌.
长期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7): 1815-1822. |
[14] |
王朔林1,杨艳菊2,王改兰1**,赵旭1,陈春玉1,黄学芳3.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5): 1223-1228. |
[15] |
张建香1,2,张多勇3**,张勃4,赵一飞5,刘万锋1,2.
黄土高原植被景观多尺度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3): 61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