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煜,石铁矛,卜英杰,石羽.
城市绿地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387-1398. |
[2] |
白玉洁,朱媛君,马景永,刘鹏,杨睿智,李成,查天山.
城市绿地冠层导度季节变化及其环境调控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120-129. |
[3] |
潘扬,高吉喜,周可新,安树青,原宝东.
城市绿地中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选择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72-2779. |
[4] |
郝文静,于海群,王华玺,周彩贤,张峰,田赟,贾昕,查天山.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地表反照率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427-435. |
[5] |
孟庆岩,陈旭,孙云晓,吴俊.
一种基于LiDAR与多光谱数据的城市建筑物绿地环境指数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0): 3221-3227. |
[6] |
张明娟,卫笑,苏晓蕾,李晨,刘佩凡.
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 27-34. |
[7] |
崔林林,李国胜,戢冬建.
成都市热岛效应及其与下垫面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5): 1518-1526. |
[8] |
张波1,王文杰1,2*,何兴元2,周伟1,2,肖路1,吕海亮2,魏晨辉2.
哈尔滨城市森林遮荫和降温增湿效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4): 951-961. |
[9] |
陈康林,龚建周*,陈晓越.
广州市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3): 792-799. |
[10] |
张羽,朱学超.
广东省雷暴特征及其对城市热岛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2): 3584-3593. |
[11] |
伍海兵,方海兰**.
绿地土壤入渗及其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3): 894-900. |
[12] |
周雅星1,刘茂松1**,徐驰1,方芳1,钟晶晶1,张明娟2.
南京市市域热场分布与景观格局的关联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8): 2199-2206. |
[13] |
蔡红艳1,杨小唤1**,张树文2.
植物物候对城市热岛响应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 221-228. |
[14] |
姚玉龙,刘普幸**,陈丽丽.
基于遥感影像的合肥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2): 3351-3359. |
[15] |
.
基于遥感的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2): 440-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