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方杰, 韩辉邦, 马学谦, 张劲松, 孙守家. 隆宝滩保护区不同生态系统CH4和CO2通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821-2831. |
[2] |
汪金梅, 雷军成, 王莎, 吴婕, 梁屹, 陈永林, 熊星, 王军围. 东江源区陆域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3092-3098. |
[3] |
徐婉芸, 刘琰冉, 梦梦, 于晶晶, 宗诚. 利用红外相机数据分析藏东南地区物种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3164-3173. |
[4] |
蔡琴, 丁俊祥, 肖娟, 尹华军.
青藏高原东缘主要针叶树种叶片N、P回收效率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46-2555. |
[5] |
杨雪梅, 杨安, 邢文聪, 王小霞, 刘小龙, Khan M.G. Mostofa, 李军.
青藏高原中东部表土轻组碳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65-2573. |
[6] |
李传华,孙皓,王玉涛,曹红娟,殷欢欢,周敏,朱同斌.
基于机器学习估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734-1744. |
[7] |
汪沐阳,吉晟男,陈晨,徐文轩,韩雷,杨维康.
道路交通对鹅喉羚昼间集群特征和警戒行为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937-943. |
[8] |
沈豪,董世魁,李帅,许驭丹,韩雨晖,张静.
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276-1284. |
[9] |
刘志伟,李胜男,韦玮,宋香静.
近三十年青藏高原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856-862. |
[10] |
朱枫,王四海,陈剑,李宁云,吴超.
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9): 2573-2580. |
[11] |
李梦天,秦燕燕,曹建军,许雪贇,杨书荣,张小芳,龚毅帆.
青藏高原草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262-2268. |
[12] |
郭春燕,岳琳艳,赵康,邢鹏,孔维栋.
水样保存方法对青藏高原湖泊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541-2548. |
[13] |
史娜娜,韩煜,王琦,全占军,罗遵兰,葛劲松,汉瑞英,肖能文.
青海省保护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6): 1910-1916. |
[14] |
刘旭,张东,高爽,吴婕,郭建阳,赵志琦.
青藏高原小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其CO2消耗通量:以尼洋河为例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3): 688-696. |
[15] |
姚俊宇,齐锦秋,张柳桦,王媚臻,李婷婷,张潇月,郝建锋.
人为干扰对碧峰峡山矾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2942-2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