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叶,石亚楠,陈希娟,庄杰.
二氧化锰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多孔介质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830-1838. |
[2] |
安显金,李维.
冻融循环和长期放置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2): 3706-3716. |
[3] |
司霞莉,岳甫均,王忠军,曾杰,贾国栋,钟君,李思亮.
深水湖泊沉积物不同形态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百花湖为例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3): 763-770. |
[4] |
周华锋,张肖肖,李响.
β-FeOOH改性蒙脱土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407-3412. |
[5] |
钟顺清1,2,仇广乐2,冯新斌2*.
铁硫耦合影响甲基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351-2357. |
[6] |
吕铃钥,李洪远*,杨佳楠.
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2): 524-533. |
[7] |
徐晓梧1,宝乐1,莫莉2,徐彦森3,余新晓1*.
树皮对空气颗粒物的吸附能力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2): 3242-3249. |
[8] |
张展华1,2,王少锋1,许丽英1,王玉龙1,2,贾永锋1*.
溶解态硅酸盐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和聚合行为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1): 3093-3101. |
[9] |
陈永华,向捷,吴晓芙**,冯冲凌,袁斯文.
三株耐铅锌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吸附能力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9): 2665-2672. |
[10] |
曹学慧,安海龙,刘庆倩,刘超,郭惠红,尹伟伦,夏新莉**.
欧美杨对PM2.5中重金属铅的吸附、吸收及适应性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2): 3382-3390. |
[11] |
陈小平1,焦奕雯1,裴婷婷1,2,周志翔1**.
园林植物吸附细颗粒物(PM2.5)效应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9): 2558-2566. |
[12] |
李璐娟,夏建国**,刘朗.
紫色土有机质对团聚体吸附-解吸Pb2+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5): 1274-1283. |
[13] |
张岩,崔丽娟,赵欣胜,李伟.
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概述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10): 2359-2364. |
[14] |
朱慧杰,王红强.
负载型纳米铁制备条件对As(V)吸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09): 1988-1992. |
[15] |
刘海婷,赵阳,于瑞莲,胡恭任,谭城军.
泉州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06): 1114-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