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欢, 杨清夏, 李扬, 吴开贤, 何澍然, 赵平, 张小卓, 龙光强. 减氮及增施腐殖酸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331-1339. |
[2] |
杨磊, 孙敏, 林文, 任爱霞, 丁鹏程, 余少波, 高志强. 群体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耗水与物质生产形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5): 1356-1365. |
[3] |
李涛, 罗光明, 董克鹏, 彭丽萍, 戴岳, 麦尔哈巴·尼加提. 克里雅河尾闾河岸不同生长阶段胡杨的水分利用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4): 989-997. |
[4] |
杨超, 付鑫, 刘文清, 王俊. 补施氮肥对秸秆覆盖条件下旱作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4): 1012-1020. |
[5] |
杨靖睿, 曹培培, 杨凯, 吕春华, 王艺杰, 孙文娟, 于凌飞. 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下源库处理对粳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3): 615-626. |
[6] |
罗达, 史彦江, 宋锋惠, 李嘉诚. 38个榛种质资源叶功能性状与光合特征变异及其相关性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22. |
[7] |
袁梦, 邢稳, 罗美玲, 王玉峰, 谷学佳, 宋吉青, 娄翼来. 东北稻田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措施下土壤酶群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23-130. |
[8] |
黄健强, 邓永红, 曾小平, 孟泽, 张倩媚, 李跃林.
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38-2545. |
[9] |
马建涛,程宏波,陈玉章,李亚伟,兰雪梅,李瑞,柴雨葳,常磊,柴守玺.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242-2250. |
[10] |
李明阳,王丽学,姜展博,姜熙,孟维忠.
调亏灌溉和生物炭对大豆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66-1973. |
[11] |
曹培培,杨凯,吕春华,黄耀,于凌飞,胡正华,孙文娟.
不同CO2浓度和N肥水平对粳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积累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474-1483. |
[12] |
史晓亮,吴梦月*,张娜,丁皓.
三江平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651-1663. |
[13] |
白伟,孙占祥,张立祯,郑家明,冯良山,蔡倩,向午燕.
基于雷达图分析的耕层构造效应综合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369-1376. |
[14] |
王学敏,刘兴,郝丽英,解宏图,张广娜,陈振华,张玉兰.
秸秆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2): 507-516. |
[15] |
尹子旭, 卢玉生, 张美曼, 姜小雨, 严欣荣, 黄兰鹰, 官凤英. 光、氮及其互作对设施绿竹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79-3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