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涛, 刘紫薇, 沈海鸥, 王振宇, 王东丽, 孙溥璠, 王翼翔. 辽西北沙地苹果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2): 340-351. |
[2] |
伊文博, 王顶, 李欢, 何澍然, 赵平, 龙光强. 施氮和间作对土壤团聚体钾素分配及作物钾吸收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2): 392-401. |
[3] |
苏旭, 栾策, 吴奇, 姜展博, 祝晓妍, 王丽学. 生物炭对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肥热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15-122. |
[4] |
伏云珍, 马琨, 崔慧珍, 李光文. 间作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马铃薯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31-139. |
[5] |
张盛楠,黄亦玟,陈世宝,王萌,黄益宗,韩廿.
不同外源物质对镉砷复合污染胁迫下油菜生理指标和镉砷积累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214-2222. |
[6] |
郭慧娟,傅志强,李超,何保良,严玲玲,徐莹,龙攀.
垄作稻田在生态种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416-2425. |
[7] |
赖晶,李巧丽,张小花,粱娟红,张腾国.
外源ATP对盐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6): 1983-1993. |
[8] |
安崇霄,张永杰,杜孝敬,符小文,徐文修,厍润祥,房彦飞.
不同耕作措施对伊犁河谷夏大豆农田土壤碳排放、碳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12-821. |
[9] |
寇江涛.
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无机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855-864. |
[10] |
吕广动, 黄璜, 王忍, 梁玉刚, 张印, 马微微, 陈璐, 周晶, 高静. 紫云英还田耦合稻鱼共生对双季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057-4067. |
[11] |
何如, 张双羽, 杨彩红, 王立. 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890-3902. |
[12] |
罗丹瑜,张小花,李巧丽,王娟,郑晟,张腾国.
α萘乙酸对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99-109. |
[13] |
孙于卜,毕华兴,段航旗,彭瑞东,王晶晶.
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变异及地下竞争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2): 459-466. |
[14] |
孟宇辉,金文俊,董召荣,温永康,梁飞,丁凤磊,吴小文,宋贺.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1): 3357-3365. |
[15] |
马艳芹,黄国勤.
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1): 129-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