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伏云珍, 马琨, 崔慧珍, 李光文. 间作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马铃薯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31-139. |
[2] |
彭宗波, 王冰鑫, 赵怀宝. 三亚河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种群动态与扩散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23-30. |
[3] |
宋坤,郭雪艳,王泽英,黄莎莎,严佳瑜,叶建华,乐莺,严明,吴梅,达良俊.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的重建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075-1081. |
[4] |
刘晓娜,刘春兰,张丛林,陈龙,黄宝荣.
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潜在建设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格局评估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3): 944-955. |
[5] |
朱亮, 郭可馨, 蓝丽英, 杨帆, 王华, 李晗, 张丽, 徐振锋, 谭波. 亚高山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43-3951. |
[6] |
魏静,王欢元,孙增慧,张露.
富平石川河的生态修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545-2552. |
[7] |
卢虹宇,袁兴中,王晓锋,武帅楷.
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890-1899. |
[8] |
杜华栋,宋世杰,张勇,张亦扬.
彬长矿区不同地表沉陷类型下植物群落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5): 1520-1527. |
[9] |
张中峰,张金池,徐广平,周龙武,李艳琼.
接种菌根真菌对青冈栎水分吸收的贡献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285-2292. |
[10] |
王涛,马宇丹,许亚东,郭书娟,王维钰,韩新辉,杨改河,王晓娇.
退耕刺槐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2083-2091. |
[11] |
张绍良,刘润,侯湖平,杨永均.
生态恢复监测研究进展——基于最近三届世界生态恢复大会报告的统计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6): 1605-1611. |
[12] |
马金豪,吴鹏飞.
土壤动物群落对沙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566-3575. |
[13] |
张中峰,张金池,周龙武,徐广平,李艳琼.
丛枝菌根真菌对石漠化地区造林苗木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0): 2927-2934. |
[14] |
郭晗铃,刘世俊,徐静,宋书锐,唐建军,陈欣*.
丛枝菌根真菌对双子叶植物生长和根系特征的影响:整合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7): 1855-1864. |
[15] |
范瑞良1,2,晁敏1,任国平3,全为民1*.
底物中碳酸钙含量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4): 1009-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