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光宇, 陈超, 李月灵, 金则新. 光照强度对濒危植物长序榆光合特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4): 980-988. |
[2] |
刘正一, 孙平, 秦松, 李晶晶, 庄龙传, 宋宛霖, 毕远新, 钟志海. 底栖铜藻和漂浮铜藻生长与光合生理的比较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76-83. |
[3] |
宫珂, 靳瑰丽, 王玉祥, 刘文昊, 马建.
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地区的野生无芒雀麦构件生物量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629-2635. |
[4] |
段启英,田野,鄂晓伟,秦广震,张贾宇.
南方型黑杨生长和生理特性对持续干旱和复水响应的性别差异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7): 2140-2150. |
[5] |
陶媛媛, 赵玉, 胡云霞, 尚天翠, 张宗艳, 郎青, 刘影. 模拟氮沉降对恶性入侵植物刺苍耳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3971-3978. |
[6] |
王璐, 张小琴, 李萍, 张东升, 宗毓铮, 郝兴宇. 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甜椒光合生理和虫害发生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022-4030. |
[7] |
郑春芳, 陈威, 刘伟成, 王海东, 万寒, 陈继浓, 仇建标. 低温胁迫后红树植物秋茄幼苗光合特性及蔗糖代谢的恢复机制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2): 4048-4056. |
[8] |
白雪, 赵成章, 康满萍. 疏勒河中游河岸林地下水埋深对胡杨幼苗生物量分配与生长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1): 3605-3612. |
[9] |
李维,向芬,周凌云,刘红艳,曾泽萱.
氮素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93-98. |
[10] |
刘晓彤,李秀珍,闫中正,谢作轮,林世伟.
海三棱藨草对极端高温的生长与生理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1): 110-119. |
[11] |
杭红涛,吴沿友,张开艳,谭代军,陆娜娜,闵小莹,郭涛,陈磊.
模拟喀斯特不同土壤生境胁迫对刺槐幼苗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648-2654. |
[12] |
邹京南,曹亮,王梦雪,金喜军,任春元,王明瑶,于奇,张玉先.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结荚期光合及生理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9): 2709-2718. |
[13] |
赵园园,陈洪醒,陈红,王海洋.
重庆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城乡生境梯度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346-2353. |
[14] |
古勇波,潘艳文,陈方圆,娄彦景,唐占辉.
水位和氮浓度对三江藨草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302-2309. |
[15] |
王艳林,高姗姗,何兴元,李岩,李佩洋,张粤,赵大伟,仲庆林,陈玮.
遮荫对东北地区四种可食用蕨类植物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8): 2397-2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