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08
    研究报告
    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的关系
    张蕾,张春辉,吕俊平,王晨阳,张莹莹,卜海燕,杜国祯
    2011, 30(10):  2115-2121. 
    摘要 ( 1913 )   PDF (626KB) ( 1005 )  
    以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禾本科、菊科和紫草科)植物种子为对象,在野外实验条件下,观测了其萌发特性,并对其萌发模式以及种子大小和萌发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地的杂草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种子的萌发模式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其中过渡型和缓萌型所占比例最大(各占32.3%),爆发型次之(25.8%),低萌型最小(9.7%)。高峰萌发率与种子大小呈显著负相关,萌发高峰时间与种子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萌发率、萌发指数与种子大小呈较弱的负关联,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呈较弱的正关联,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几乎无相关关系。
    华北落叶松冠层平均气孔导度模拟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孙林,管伟,王彦辉,徐丽宏,熊伟
    2011, 30(10):  2122-2128. 
    摘要 ( 2218 )   PDF (684KB) ( 741 )  
    冠层气孔导度是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能为建立机理性的森林蒸腾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热扩散探针,于2005年5—9月,测定了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及其同步的环境因子,计算了林分冠层平均气孔导度(gc)并构建了Jarvis形式的冠层平均气孔导度模型,分析了gc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水汽压亏缺(DVP)和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REW)的响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计算gc的日变化特征,计算与观测的gc决定系数R2为0.76 (n= 952)。gc对各环境因子有不同响应关系,并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其中PARgc的驱动因子,当PAR<0.35mmol·m-2·s-1时驱动作用明显,大于此值则驱动作用变小;DVPgc的限制因子,随着DVP的增加gc降低;REW=41%是gc对土壤水分响应的一个关键阈值,当REW>41%时,土壤水分对gc的影响较小,当REW<41%时,土壤水分则成为gc的限制因子。
    西双版纳山地橡胶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
    卢洪健,刘文杰,罗亲普
    2011, 30(10):  2129-2136. 
    摘要 ( 2593 )   PDF (710KB) ( 618 )  
    森林凋落物具有阻滞径流、拦截泥沙和均衡土壤水热状况等功效。以西双版纳地区20年生橡胶林为对象,采用径流微小区法和剔除-对照凋落物等实验,测定了其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橡胶林坡地剔除凋落物径流微小区(2009年10月—2010年9月)径流量为625.7 ± 18.5 mm,显著高于对照的185.1 ± 72.7 mm;剔除凋落物径流泥沙浓度与最大1 h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剔除凋落物使橡胶林坡地(6、7月除外)和台地(8月除外)表层土壤(0~10 cm)湿度均显著降低;剔除凋落物表土平均温度在雾凉季(11月—翌年2月)显著低于对照,而在干热季(3—4月)显著高于对照,且剔除凋落物表土温度整年都比对照具有更大日变化幅度。可见橡胶林凋落物具有较好的生态水文功效,然而,受频繁人为割胶活动等的影响,台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雨季中、后期加快,不利于其生态水文效应的发挥,故在营林活动和生态恢复中应加强对凋落物的管理与保护。
    坡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冯云,马克明,张育新,郭起荣
    2011, 30(10):  2137-2144. 
    摘要 ( 2829 )   PDF (518KB) ( 789 )  
    海拔与坡位是气象因子和立地因子的综合表现。坡位影响环境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与海拔共同营造物种生存的小生境,形成群落多度格局。本文选用5个描述种-多度关系的生态位模型(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随机分配模型RAM、优势优先模型DPM),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的乔、灌、草3个层沿海拔梯度分别在上、中、下坡位进行群落多度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在乔木层,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下坡位到上坡位,能很好地反应群落多度格局变异的模型有由RAM、NPM向DPM过渡的趋势;能很好地拟合灌木层群落多度格局的生态位模型依次是NPM、BSM、RAM,DPM在高海拔地段拟合的效果也很好;BSM在草本层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NPM和ONM。协方差分析表明,海拔和坡位都没有对辽东栎林的群落多度格局产生显著影响。
    长白山区华北翦股颖无性系构件的结构及生长
    宋金枝,李海燕,周丽威
    2011, 30(10):  2145-2148. 
    摘要 ( 1923 )   PDF (484KB) ( 618 )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了长白山区华北翦股颖无性系构件的结构及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乳熟期,华北翦股颖无性系构件是由营养枝和生殖枝组成,其中,以生殖枝数量和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93.3%和97.1%。华北翦股颖无性系构件的关系中,生殖枝数量和生物量以及分株总数量和总生物量均随着丛径的增加呈幂函数异速生长(R2=0.661~0.712)。生殖枝数量与分株总数量之间以及生殖枝生物量与分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为0.997和0.965)。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氮转化的海拔效应
    高建梅,董丽媛,胡古,沙丽清
    2011, 30(10):  2149-2154. 
    摘要 ( 1831 )   PDF (524KB) ( 589 )  
    采用树脂芯法将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土壤分别移植到中海拔的次生林和低海拔的人工林下培养,并以原地培养为对照,对土壤氮素转化的海拔效应进行了研究。土壤氮素的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淋溶速率受季节和海拔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海拔的影响在雨季前期最显著,高海拔土壤的净矿化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为-5.81和-4.18 mg N·kg-1·60 d-1,移植到中、低海拔培养后,净矿化速率分别为20.92和44.15 mg N·kg-1·60 d-1,净硝化速率分别为17.07和20.38 mg N·kg-1·60 d-1,淋溶量也分别增加了0.37倍和2.77倍。由于雨季中后期反硝化作用增加导致净矿化和净硝化速率降低,导致高、中海拔培养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雨季中期达到最高值,雨季后期降低。由此可推断,未来的气候变暖很可能会加快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素的转化速率和气态损失量。
    外源水杨酸对镉胁迫下两种菊芋品系幼苗的缓解作用
    陈良隆小华,晋利,金善钊,郑晓涛,刘兆普
    2011, 30(10):  2155-2164. 
    摘要 ( 2207 )   PDF (726KB) ( 666 )  
    研究了不同浓度Cd(0、50、100 μmol·L-1)及水杨酸(SA)(0、10、100和1000 μmol·L-1)处理下2种菊芋(南芋5号和南芋2号)的生物量变化情况,测定了叶片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并比较了2种菊芋对Cd的吸收转运差异性。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不同程度地缓解了Cd对菊芋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提高了色素含量,改善了光合作用参数,增大了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与此同时减少了植株不同器官对Cd的累积量,但最佳SA浓度因品种及器官不同而有所区别。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SA处理可以有效增强2种菊芋对Cd的耐性。
    模拟潮汐淹浸对红树植物老鼠簕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留恩,廖宝文,管伟
    2011, 30(10):  2165-2172. 
    摘要 ( 2425 )   PDF (568KB) ( 586 )  
    在温室内用自动控制装置模拟正规半日潮淹浸作用对老鼠簕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设淹水0、3、6、9、12、15、18、21和24 h·d-1共9个淹水时间梯度,人工海水盐度为2‰,测定不同淹水时间下老鼠簕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幼苗叶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长时间淹水(≥15 h·d-1)会推迟老鼠簕种子萌发的时间,并使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淹水<15 h·d-1适宜老鼠簕种子的萌发。随着淹水时间的增长,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则逐渐降低。淹水≥3 h·d-1,幼苗生物量、单株叶面积、高生长和叶绿素含量与淹水时间均呈负相关。淹水0~3 h·d-1,老鼠簕总叶绿素含量、根、茎、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淹水≥18 h·d-1,老鼠簕幼苗总生物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根冠比开始上升。在上述人工培养条件下,淹水0~3 h·d-1是老鼠簕幼苗生长的最佳淹水时间,18 h·d-1是老鼠簕幼苗生长的一个临界淹水时间,淹水≥18 h·d-1老鼠簕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黑麦草幼苗耐碱性的影响
    刘建新,王鑫,王瑞娟,贾海燕
    2011, 30(10):  2173-2178. 
    摘要 ( 2326 )   PDF (641KB) ( 1139 )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NaHCO3胁迫下黑麦草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60 μmol·L-1 SNP能够缓解100 mmol·L-1NaHCO3 迫对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减缓NaHCO3胁迫导致的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提高NaHCO3胁迫下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质膜H+-ATP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及K+/Na+比,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O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活性、促进渗透溶质积累和改善Na+、K+平衡等缓解碱胁迫对幼苗的伤害,从而提高黑麦草的耐碱性。
    不同水分条件对人参榕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陆銮眉,陈鹭真,林金水,杜晓娜
    2011, 30(10):  2179-2184. 
    摘要 ( 2188 )   PDF (605KB) ( 584 )  
    以3年生人参榕(Ficus microcarpa)为试材,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研究5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基质最大含水量的90%~100%,70%~80%,50%~60%,30%~40%和10%~20%)对人参榕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人参榕的株高、冠幅、块根增量均显著下降(P<0.05);人参榕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强,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随浇水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各处理的叶片初始荧光(Fo)和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在各处理中,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的处理,其人参榕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低,保护酶活性最弱,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净光合速率高,从而导致了人参榕具有生长最快、株高、冠幅和最大块根直径增量最大的特点。可见,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为是人参榕种植效果最好的水分管理模式。
    水分胁迫对太阳扇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苏慧敏,何丙辉,蔡兴华,刘玉民
    2011, 30(10):  2185-2190. 
    摘要 ( 2104 )   PDF (527KB) ( 576 )  
    采用持续干旱和淹水处理,测定太阳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体系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太阳扇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响应特征的差异及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初期(5 d)内,太阳扇受害指数和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太阳扇产生较严重的伤害直至最后死亡,其受害指数、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均急剧上升,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少而后增加的趋势;淹水胁迫下,太阳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到实验后期有所上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升-降的趋势,SOD、POD活性实验初期增加然后有所减少,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持续干旱和淹水胁迫对太阳扇形态和生理特征造成严重影响,太阳扇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不及干旱胁迫,持续干旱对扦插苗伤害较大,太阳扇基本丧失自我调节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
    毛竹和四季竹对臭氧胁迫的耐受力差异
    庄明浩,李迎春,陈双林
    2011, 30(10):  2191-2196. 
    摘要 ( 1901 )   PDF (580KB) ( 607 )  
    为了解竹子对大气O3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规律及耐受O3胁迫能力的种间差异性,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培育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开展了5个O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100和150 nl·L-1)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90 d后,随着O3浓度的升高,毛竹和四季竹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毛竹的降幅大于四季竹。MDA含量、POD活性呈升高趋势,毛竹的升幅大于四季竹。SOD活性毛竹呈下降趋势,而四季竹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可溶性蛋白含量毛竹和四季竹分别呈升高、降低趋势;与CF相比,低O3浓度处理(≤50 nl·L-1)并未对毛竹和四季竹造成明显伤害,而高O3浓度处理(≥100 nl·L-1)下毛竹和四季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SOD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和POD活性极显著提高,导致毛竹和四季竹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受阻,叶片老化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遭到破坏;主成分分析表明,四季竹对O3胁迫的耐受能力明显强于毛竹。
    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
    田婧,郭世荣,孙锦,王丽萍,阳燕娟,李斌
    2011, 30(10):  2197-2202. 
    摘要 ( 2173 )   PDF (641KB) ( 680 )  
    以较为耐热的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中,采用石英砂培加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式,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对高温胁迫(42 ℃)下黄瓜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高温胁迫处理,尤其是4 h内,植株硝态氮含量降低而铵态氮含量升高;外源Spd预处理使幼苗体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升高且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强。较长期高温胁迫处理下,幼苗根系中硝态氮含量升高但向地上部运输受阻,根系NR钝化,根系和叶片中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升高;高温胁迫下喷施Spd,除进一步促进根系吸收硝态氮且向地上部运输外,根系和叶片NR活性亦有所升高,从较长期的效果看,外源Spd还具有防止铵态氮过度积累、促进幼苗体内氮素代谢趋于正常的作用。
    连作对浙贝母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廖海兵,李云霞,邵晶晶,方芳,郭卫东,陈文荣
    2011, 30(10):  2203-2208. 
    摘要 ( 2131 )   PDF (632KB) ( 539 )  
    采用大田试验,分别在浙贝母种植的头茬、二茬及四茬田里进行植物及土壤取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关键酶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数的增加,浙贝母连作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呈酸化趋势;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呈线性减少,但真菌数量呈线性增长;重茬根区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头茬土,但多酚氧化酶及蔗糖酶活性出现增加现象。在连作障碍下,浙贝母叶内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地上、地下部生物量以及根长、根表面积均显著降低。说明浙贝母连作障碍是由于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根际酸化、微生物区系改变、氧化胁迫加剧等多原因造成的。
    低氧胁迫下钙对樱桃根系功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生利霞,冯立国,束怀瑞
    2011, 30(10):  2209-2213. 
    摘要 ( 2080 )   PDF (506KB) ( 633 )  
    以樱桃组培苗‘吉塞拉5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控制溶氧浓度的方法,研究短期低氧胁迫下钙对其根系功能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氧加钙处理的樱桃植株根系活力显著升高,根系呼吸速率抑制作用明显减轻,与氮代谢相关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也显著升高,从而为低氧逆境下樱桃根系的吸收作用提供足够的能量,保证了糖酵解和电子传递的顺利进行,缓解了樱桃的低氧伤害,且10 mmol·L-1 Ca2+处理的缓解效果优于5mmol·L-1 处理;低氧缺钙处理的樱桃植株根系活力显著下降,根系呼吸速率抑制作用明显加重,NR、GS及NADH-GDH活性显著降低;表明适当提高生长介质中的Ca2+浓度可缓解低氧胁迫对樱桃根系的伤害。
    稗草潜在化感物质的排查
    秦波,张晓影,王朋
    2011, 30(10):  2214-2219. 
    摘要 ( 1708 )   PDF (528KB) ( 579 )  
    针对已报道属于羟基肟酸(丁布)、酚酸和酞酸酯类的稗草潜在的化感物质,本文以水稻、稗草和莴苣为试验材料,对2,4-二叔丁基酚、对羟基扁桃酸2种酚酸以及3种酞酸酯类物质的化感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上述5种物质以及丁布在稗草组织、根区土壤和种子萌发液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00 μg·ml-1作用浓度下,对羟基扁桃酸对莴苣、水稻以及稗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抑制活性最弱,2,4-二叔丁基酚化感抑制活性相对最强。酞酸二甲酯、酞酸二异辛酯和2,4-二叔丁基酚这3种物质对稗草的抑制活性大于水稻。通过HPLC只在稗草苗期叶、根和种子萌发液中检测出对羟基扁桃酸,其含量分别为9.72 μg·g-1、7.29 μg·g-1和0.24 μg·ml-1,而其他生长期组织以及根区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2,4-二叔丁基酚、丁布和3种酞酸酯类物质。对羟基扁桃酸的浓度-效应试验显示,接近实测浓度(20 μg·g-1)时其对3种受试植物没有显著的化感抑制效应。本研究表明,对羟基扁桃酸不是稗草中主要的化感物质;通过HPLC-标准物质比对方法可以准确分析上述6种化合物,并证实了稗草不含有2,4-二叔丁基酚、丁布和酞酸酯类物质。
    喀斯特地区丛枝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
    魏源,王世杰,刘秀明,黄天志
    2011, 30(10):  2220-2226. 
    摘要 ( 2258 )   PDF (709KB) ( 899 )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丛枝菌根真菌(AMF)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利用巢式PCR和DGGE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茂兰喀斯特多个植被类型下的AMF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AMF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分别平均为3.50和41,远高于非喀斯特对照样地的2.68和17,分析表明,喀斯特地区较高的AMF多样性与此地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以及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是与喀斯特生态系统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不同植被类型下的AMF多样性差异显著,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34,喀斯特地区AMF的群落结构随着植被类型的改变发生显著变化;基因测序显示,喀斯特地区AMF的优势菌属是生态适应性很强的球囊霉属,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中具有较强的利用潜力。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胡婵娟,刘国华,陈利顶,吴雅琼
    2011, 30(10):  2227-2232. 
    摘要 ( 2222 )   PDF (569KB) ( 741 )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退耕后2种典型植被类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撂荒草地夏、秋和春3个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土壤温度和水分及空气温湿度)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夏季和春季高于秋季,而撂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秋季最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趋势不同,2种类型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受有机碳、空气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董全民, 赵新全,马玉寿, 施建军, 王彦龙, 李世雄,杨时海,盛丽
    2011, 30(10):  2233-2239. 
    摘要 ( 2282 )   PDF (465KB) ( 717 )  
    基于小嵩草(Kobresia parva)草甸连续2年的牦牛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年的放牧期内,小嵩草草甸2季草场优良牧草的盖度随放牧强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而杂草的盖度呈增加趋势;2季草场对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组的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但暖季草场重度放牧下主要优势种变为鹅绒委陵菜和阿拉善马先蒿,冷季草场重度放牧下小嵩草和鹅绒委陵菜为主要优势种;放牧强度之间的差异越大,2季草场各放牧处理间群落的相似性程度越低,说明放牧强度是引起群落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群落变化的主导因子。2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对照组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其指数排序为:对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这一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
    大丰野放麋鹿生境中芦苇和互花米草的营养对比分析
    纪一帆,吴宝镭,丁玉华,钦佩
    2011, 30(10):  2240-2244. 
    摘要 ( 2427 )   PDF (471KB) ( 713 )  
    2008年9月—2009年7月,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放麋鹿生境中食源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营养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5条样线上的样点分别采样,对互花米草和芦苇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粗蛋白含量为8.09%,酸性洗涤纤维为36.34%,中性洗涤纤维为69.82%;而芦苇的年度粗蛋白含量为2.84%,酸性洗涤纤维为45.99%,中性洗涤纤维为77.78%;大丰野放麋鹿生境中互花米草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芦苇高,可见,互花米草是野放麋鹿的喜食植物。
    道路和放牧对锡林郭勒草原布氏田鼠种群时空分布的影响
    任修涛, 沈果,王振龙,路纪琪
    2011, 30(10):  2245-2249. 
    摘要 ( 1987 )   PDF (530KB) ( 537 )  
    于2010年5—9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调查了道路和放牧2种因素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分布与密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鼠类低密度期(<60只·hm-2)和垂直于道路方向上,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布氏田鼠相对密度逐渐降低;草场放牧活动使布氏田鼠密度增加。可见,道路、放牧等人类干扰影响鼠类的相对密度及其时空分布,而鼠类也对人类干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
    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高倩圆,胡飞龙, 祝红红,杜志敏,刘满强,李辉信,胡锋
    2011, 30(10):  2250-2256. 
    摘要 ( 2028 )   PDF (526KB) ( 659 )  
    通过杀线活性测定及盆栽试验,研究了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杀线活性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蓖麻碱不影响淡紫拟青霉孢子的萌发。蓖麻碱和淡紫拟青霉均具有较强杀线活性,蓖麻碱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和二龄幼虫死亡率分别达61.7%和59.2%,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蓖麻碱和孢子液复合处理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苗后,植株平均根结数为15±3,显著低于对照的平均根结数37±2,株高、鲜重和根长增长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8.5%、44.0%和57.0%。说明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能减轻线虫危害,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控制效果明显。
    无机氮磷添加对太湖来源浮游植物和附着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王小冬,秦伯强,高光,朱广伟,刘兴国
    2011, 30(10):  2257-2261. 
    摘要 ( 2122 )   PDF (505KB) ( 768 )  
    为了探讨富营养对太湖来源水体浮游植物的影响,对来源于太湖梅梁湾的水体进行氮磷营养盐添加实验。实验共3个处理(T0、T1和T2),T0不进行营养盐添加,处理T1和T2添加无机氮磷,T1中总氮、总磷净增加分别为10 和0.5 mg·L-1,T2添加的量为T1的2倍。结果表明:T0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添加营养盐的2个处理,而添加营养盐的2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氮磷营养盐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并非营养盐添加越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就越高;添加处理与对照中附着生物叶绿素a含量的比较结果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同;T2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可能受到除氮磷之外的因素的限制;T1和T2中均没有出现期望的蓝藻水华,表明蓝藻水华的形成不只是与充足的氮磷供应有关。
    饥饿胁迫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影响
    范帆,尹飞, 彭士明,王建钢,孙鹏,施兆鸿
    2011, 30(10):  2262-2268. 
    摘要 ( 1968 )   PDF (519KB) ( 583 )  
    以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初孵幼体为材料,分析了饥饿胁迫对幼体存活、行为变化,消化酶活力,脂肪酸组成,以及饥饿后再投喂对幼体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存活、体态和游动行为的影响较大,至第7天全部死亡。初孵幼体的胃蛋白酶活力在饥饿5 d时出现最低值0.23±0.04 U·mg-1·prot-1;胰蛋白酶活力在饥饿5 d时最高为737.30±26.26 U·mg-1·prot-1;淀粉酶活力在饥饿5 d时降至最低13.93±2.00 U·g-1·prot-1;脂肪酶活力在饥饿2 d时最低17.46±0.79 U·g-1·prot-1。饥饿状态下,机体消耗利用自身脂肪酸成分的顺序依次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是高不饱和脂肪酸。曼氏无针乌贼的不可逆点(PNR)为第5天。实验结果有助于合理制定曼氏无针乌贼育苗前期饵料的投喂策略。
    荒漠草原马粪中粪金龟子组成及分解作用
    刘新民,海英
    2011, 30(10):  2269-2276. 
    摘要 ( 2263 )   PDF (630KB) ( 649 )  
    2007年4—10月,采用野外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荒漠草原马粪中的粪金龟子群落组成和对马粪分解的影响。共捕获粪金龟子13528头,隶属于3科4属26种,优势种为符号蜉金龟(Aphodius comma),占总捕获量的88.5%,不同季节粪金龟子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在鲜马粪中活动的粪金龟子以粪居型蜉金龟为主,在鲜马粪堆置3 d时种数和个体数达到最高,6 d后全部离开;马粪经过136 d分解,残留率为52.5%,残留粪样中氮和磷释放较慢,钾释放较快;结合室内分解实验的结果,认为粪金龟子主要通过在马粪中活动对其分解产生影响,并与风蚀作用成为荒漠草原马粪块破碎的重要动因,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辽河河口区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归宿
    吴波,郭书海,张玲妍,张艳红
    2011, 30(10):  2277-2282. 
    摘要 ( 1975 )   PDF (660KB) ( 541 )  
    以辽河油田某采油废水处理厂外排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为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条件下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特征,估算了石油类污染物不同归宿途径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条件下,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的减少与迁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但各族组成(烷烃组分、芳烃组分、极性物质)的浓度与比例变化的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途径为沉淀作用(39.5%)与迁移输出(60.5%);以冬季沉淀作用为参考,夏季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途径贡献率分别为39.5%(沉淀作用)、42.4%(降解作用)18.1%(迁移输出),且污染物族组成的各归宿途径贡献率差别明显。
    南通如东滩涂文蛤产地环境中石油烃污染评价
    夏培艳,袁骐,蒋玫,沈新强
    2011, 30(10):  2283-2289. 
    摘要 ( 1803 )   PDF (802KB) ( 903 )  
    南通如东滩涂是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重要产地,本研究于2010年3、5、8和11月对该地区文蛤生长环境及体内的石油烃(TPHs)含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表层海水中各季均出现油类轻度污染站位,其中夏秋2季的油类污染程度略高于冬春;虽然4季沉积物中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但沉积物中油类含量的季节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这可能与该时间段内的潮流冲刷等因素导致的沉积物机械组成不同有关;文蛤体内TPHs平均含量的季节分布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文蛤体内TPHs含量易受沉积物和水体中油类含量的影响。
    太湖水体典型重金属镉和铬含量及其生态风险
    陈璐璐,周北海,徐冰冰,吴丰昌,符志友
    2011, 30(10):  2290-2296. 
    摘要 ( 5458 )   PDF (3488KB) ( 930 )  
    2010年9月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太湖水体中典型重金属镉和铬的暴露水平进行监测,在分析重金属暴露特征及其对太湖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安全阈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镉和铬在太湖水体中均有检出,它们的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0.85和40.04 μg·L-1;与铬相比,太湖水生生物对镉更敏感;铬的安全阈值>1,镉的安全阈值略<1,表明铬已对太湖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而镉尚未对太湖造成明显生态风险。镉和铬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毒性相对较低的铬,在高浓度环境暴露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风险,应给予足够重视。
    淮北不同地力水平麦茬田上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军,张洪程,戴其根,段祥茂,杨波,郭保卫,杜斌,缪瑞林
    2011, 30(10):  2297-2305. 
    摘要 ( 1835 )   PDF (544KB) ( 580 )  
    以江苏淮北稻区稻麦两熟的单季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地力上的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为不同地力土壤合理施氮肥提供依据。以该区有代表性的超级稻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上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0.959**,r=0.971**,r=0.981**),且高地力土壤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中地力土壤,中地力土壤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低地力土壤;不同地力水平上的最高产处理在各个生育期都有相对应较好的群体质量,包括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合理的茎蘖动态、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及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地力水平上出现的最高产量,其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60.3、290.7、345.8 kg·hm-2。可为该区不同地力下超级稻制定高产适宜施氮量提供依据,3种施氮量在该稻区不同地力示范后分别获得高产,达到了节氮的效果。
    常熟沿江湿地物种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
    田苗苗,钟飞,屈磊飞,王俊农,赵言文
    2011, 30(10):  2306-2314. 
    摘要 ( 1881 )   PDF (744KB) ( 659 )  
    为弄清常熟沿江湿地的资源现状,提供湿地保护依据,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从区域大尺度及生境小尺度获得湿地动植物物种科属组成、分布特征和物种生物量等信息;并对物种间的相关性和浮游生物与水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区植被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菰(Zizania latifolia)、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为优势种;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和铜锈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浮游植物中的优势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较低,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植被、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相关性显著,而长江汛期水质与浮游生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在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生物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下,应从恢复湿地面积、加强动态监测和建立科学开发模式3个方面保护沿江湿地。
    浑河上游不同类型农户氮负荷特征
    梁雷,刘峰,何丽,张建丽,庄晓虹,汤淳
    2011, 30(10):  2315-2322. 
    摘要 ( 1668 )   PDF (653KB) ( 605 )  
    选取浑河上游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农户氮素非点源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氮素流动的特点,将农户分为养殖型农户、蔬菜种植户、传统种植户3种类型。氮素污染负荷顺序为:养殖型农户(348±76 kg·hm-2·a-1)>蔬菜种植户(307±127 kg·hm-2·a-1)>传统种植户(213±126 kg·hm-2·a-1)。不同农户农田氮损失量的大小顺序为:蔬菜种植户(256±21 kg·hm-2·a-1)>养殖型农户(188±52 kg·hm-2·a-1)>传统种植户(168±65 kg·hm-2·a-1)。表明,该地区的蔬菜种植户、养殖型农户对水体质量影响较大,是氮素非点源污染重点防治对象。在农户氮排放中,居民生活排放的氮素占28%,农田氮损失占72%,说明农田是主要的氮污染源,但居民生活的氮素污染也不可忽视。该研究范〖JP2〗围内最佳氮循环的临界值为395.5 kg·hm-2·a-1,此时的总流动量是1883.3 kg·hm-2·a-1,氮素输出是376.7 kg·hm-2·a-1
    陕西省礼泉县耕地产能核算
    赵永华,贾夏,卫新东,李勇
    2011, 30(10):  2323-2328. 
    摘要 ( 1801 )   PDF (724KB) ( 683 )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建立关中渭河平原区理论和可实现单产模型的基础上,以乡镇为研究单元,计算了礼泉县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结果表明,2008年礼泉县理论产能为39.60万t,可实现产能为29.82万t,实际产能为18.69万t;理论单产为19071 kg·hm-2,可实现单产为14745 kg·hm-2,实际单产为9042 kg·hm-2;理论利用强度为0.764,可实现利用强度为0.639;理论利用潜力为4376 kg·hm-2,可实现利用潜力5115 kg·hm-2。礼泉县三大产能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和实际单产在空间上从南向北呈现差异明显阶梯状分布,南部乡镇单产最大、中部乡镇单产居中、北部乡镇单产最小。造成单产差异明显的原因是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投入水平、技术等,未来南部和中部的各乡镇是该县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
    城市地表温度与关键景观要素的关系
    曹璐,胡瀚文,孟宪磊,李俊祥
    2011, 30(10):  2329-2334. 
    摘要 ( 2312 )   PDF (1007KB) ( 876 )  
    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提取上海市外环线范围内的地表温度、不透水面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定量研究地表温度与城市关键景观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837);地表温度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呈非线性关系,但地表温度与正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正的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呈显著线性关系。鉴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大于0时才能真正代表植被和水体,因此,建议今后研究地表温度时使用正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不透水面起着增温作用,植被、水体起降温作用,植被较水体的降温作用大。
    近30年官厅水库流域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
    武鹏飞,宫辉力,周德民
    2011, 30(10):  2335-2342. 
    摘要 ( 1703 )   PDF (1304KB) ( 809 )  
    以官厅水库流域为研究区,以1978—2009年的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解译景观分布图。利用经济学中的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对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动态进行分析,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洛伦兹曲线更加平滑,基尼系数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各种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耕地始终是分布最均匀的景观类型,1978—1998年人工林地是分布最不均匀的景观类型,2004年以后天然草地成为分布最不均匀的景观类型;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与该景观类型面积的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其分布均匀性的变化与该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方式有关,局部变化还是全局变化会使该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近30年的时间里,自然景观全面退化,表现在面积减小和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自然景观不断被人工景观取代。
    漫湾水电开发对库区景观动态的影响
    赵清贺, 刘世梁,,张兆苓,邓丽
    2011, 30(10):  2343-2350. 
    摘要 ( 1887 )   PDF (2778KB) ( 863 )  
    基于GIS、RS技术,以云南漫湾水电站为例,对电站建设前后库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4—2004年的30年中,林地与灌丛面积呈现减少趋势,草地、农田、水域和建设用地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景观总体呈现破碎化与离散分布的前提下,电站建设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电站建设前有所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类型离散分布的趋势减缓;景观类型相互转化频繁,主要表现为林地、灌丛和草地之间的转化。水电站建设后库区综合景观动态度降低,景观类型动态度以建设用地、草地和农田较高。总之,漫湾水电站建设后库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科学认识水电开发的景观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述与专论
    亚洲野驴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
    林杰,徐文轩,杨维康,刘伟,夏参军,徐峰
    2011, 30(10):  2351-2358. 
    摘要 ( 2304 )   PDF (532KB) ( 938 )  
    亚洲野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物种。自19世纪中期,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分布区日益缩小,全球范围内亚洲野驴均处于濒危状态。为有效保护该物种,众多学者针对亚洲野驴生态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形态描述与分类、分布与种群数量、社群和领域行为、栖息地选择、觅食生态、繁殖生态、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等方面对亚洲野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就亚洲野驴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3个建议。
    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概述
    张岩,崔丽娟,赵欣胜,李伟
    2011, 30(10):  2359-2364. 
    摘要 ( 3730 )   PDF (415KB) ( 828 )  
    介绍了常用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及Temkin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磷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不同模型的统一表达形式,并提出应加强对不同类型湿地中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解吸过程的长期监测和不同环境因子间的交叉效应研究等建议,以深化对动力学模型的认识,从净化机理层面充分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中国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关注的典型有机污染物
    余杰,陈同斌,高定,郑国砥
    2011, 30(10):  2365-2369. 
    摘要 ( 2329 )   PDF (407KB) ( 779 )  
    污泥土地利用是国内外城市污泥主要的处置方式之一,而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是污泥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国情,认为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污泥中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总含量一般在1~10 mg·kg-1,有的因污水来源复杂而超过了100 mg·kg-1;壬基苯酚(NP/NPE)在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在1~128 mg·kg-1。污泥园林绿化、林地利用、土壤改良等将是今后主要的利用方向,要实现污泥安全、环保的土地利用,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苯酚(NP/NPE)将是主要考虑的典型有机污染物。
    方法与技术
    中国中东部地区暴雨气候及其农业灾情的风险评估
    温泉沛,霍治国,马振峰,肖晶晶
    2011, 30(10):  2370-2380. 
    摘要 ( 1927 )   PDF (2193KB) ( 646 )  
    利用中国中东部292个站点1961—2008年的暴雨气候资料和各省的农业灾情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软直方图估计、灰色关联法、正态信息扩散等方法,分别构建了暴雨气候指数、农业相对灾情指数及其风险估算模型,对中国中东部地区暴雨气候及其农业灾情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暴雨气候风险,由南向北逐渐减少,高值区位于海南和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其次是广西和广东的中北部,江淮地区的湖北、安徽、江西以及湘赣地区的湖南,低值区主要位于除辽宁沿海区域外的东北地区以及华北北部的河北和山西;农业相对灾情风险的高值区位于江淮地区的安徽、湖北,湘赣地区的湖南,东南沿海的广东,低值区是华北地区的河北、河南,东北地区的辽宁;除广东省外,各代表省的暴雨气候指数与农业相对灾情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6以上(P<0.01)。经多年实际农业灾情验证,暴雨气候指数和农业相对灾情指数能较好地评估实际暴雨的强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森林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及在采伐中的应用
    谢小魁,苏东凯,代力民,周莉,于大炮,欧阳锴
    2011, 30(10):  2381-2388. 
    摘要 ( 1780 )   PDF (1188KB) ( 1062 )  
    我国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数字化水平不高,决策过程比较盲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集成森林动态模型,建立森林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空间分析以及模型模拟预测功能,加强处理森林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的能力。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森林生长率模型、景观采伐模型和矩阵模型,开发了森林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回答森林采伐经营中“采多少,采哪里,怎么采”的三个主要问题,在长白山区的露水河林业局和三岔子林业局进行应用,为提高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