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0-4890 CN 21-1148/Q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植被恢复树种在不同实验光环境下叶片气体交换的生态适应特点
赵平, 曾小平, 彭少麟
2003, (3): 1-8.
摘要
(
3978
)
PDF
(685KB) (
359
)
比较研究了华南丘陵地区植被恢复8种乔木树种在不同光条件下的光饱和点、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叶温、气孔导度日平均值、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辐射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藜蒴具有演替后期种的特征,在荫蔽条件下生存和生长良好,它们不宜用作构建先锋群落的树种。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樟树是典型的阳生性树种,具有鲜明的演替后期种的特征;红椎和海南红豆显示除叶温以外的阳生性的特征。这些种类可被选作构建先锋群落的组成成分。桂西红荷则只能作为演替的过渡种类,它兼具有演替前期种和演替后期种的特征,尤其适用于对先锋群落进行林分改造。
青冈种群的动态调节初探
胡小兵, 钟梅英, 于明坚
2003, (3): 9-12.
摘要
(
1456
)
PDF
(445KB) (
398
)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和实验,对青冈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种子库动态、种子萌发、无性繁殖以及密度调节等。研究表明,青冈种子量较大,但只有少数能发育成幼苗;有性繁殖和无性的克隆生长相互配合达到种群较高的繁殖效率;种群内个体的自疏定律说明,较成熟(40年左右)的青冈种群的增长速度已减慢。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特征研究
李贵才, 何永涛, 韩兴国
2003, (3): 13-17.
摘要
(
1540
)
PDF
(444KB) (
325
)
本研究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植被群落林窗的大小结构及干扰形成等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林窗大小取决于林窗形成方式和形成木的种类、大小。实际林窗面积远小于扩展林窗面积,前者的平均面积仅约为后者的33.2%。在数量上,实际林窗和扩展林窗的面积分布均呈以上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但在总的林窗面积比例上,大林窗的所占的面积比更大。实际林窗中,100~200m
2
的林窗所占面积比达66.4%。扩展林窗中,200~300m
2
和400~500m
2
大小的面积比分别为33.1%和20.6%。由于该地区冬季强劲的风力,林窗形成方式以根倒和折干,分虽占形成木总数的35%和28%。风力是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的主要外部驱动力。多数林窗由1~3株形成木造成的。林窗形成木的种类绝大多数为变色锥、木果柯和硬壳柯三种群落上层的优势树种。这三个树种约占林窗形成木的78%。因此,对于林窗发生这种中小尺度干扰事件,群落上层的成势树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它冠层水平的乔木(如亚冠层)的扰动也可以产生林窗,但所占比例很小。林窗形成木的径级呈明显的偏正态分布,且以21~40、41~60和61~80cm的径级最为普遍,分别占总数的31.6%、20.0%和18.3%。这种径级的偏正态分布于林窗面积偏态分布十分吻合,表明形成木的径级大小与所产生的林窗的面积大小呈正比。
影响天然林下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林分因子的研究
雷相东, 唐守正, 李冬兰, 陈宝升, 张则路
2003, (3): 18-22.
摘要
(
1538
)
PDF
(248KB) (
455
)
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对象,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来研究影响天然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林分因子,尤其是与森林经营有关的林分因子,从而通过经营来维持和增加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与经营有关的因子中对下层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的有林分郁闭度、公顷株数和树种多样性。因此,在林分发展的一定阶段,应采取合理经营措施如采伐来控制林分密度,保持多树种的混交,来维持和增加树种多样性。
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牧交错带土地承载力研究——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李月辉, 赵羿, 胡远满, 宋轩, 曾德慧
2003, (3): 23-28.
摘要
(
1437
)
PDF
(546KB) (
322
)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复杂、脆弱,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其土地承载力状况是协调三者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以1995年为起始年份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消费等7个子系统。选择3种人口增长速度和3种营养水平组成9种方案,通过模型的运行预测了科左后旗未来50年人口的动态变化和最大土地资源承载力,并对1995~2000年实际的人口发展状况和生态状况进行了讨论。研究显示,科左后旗土地承载力46.71~74.51万人,不同的方案达到最大承载力的时间不同,指出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左后旗的实际人口增长控制较好,现有的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
低温处理种子对植物生长和开花习性影响的研究
樊江文, M. Fenner
2003, (3): 29-31,53.
摘要
(
1589
)
PDF
(511KB) (
443
)
本试验在对15种植物进行了低温处理种子对植物生长和开花习性的观测研究后发现,
Bromussterilis,Capsellabursapastoris
和
Myosotisarvensis
3种植物的种子经低温处理后,其开花(小穗形成)时间提前,数量增加,枝条长度增加。同时,还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植物产生的这种现象可能对该种群的繁殖和演替带来的重大影响。
博士论坛
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植源性污染
王成
2003, (3): 32-37.
摘要
(
1304
)
PDF
(282KB) (
370
)
提出了植源性污染的概念,它是指由于绿色植物本身产生的物质达到某种程度,而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花粉、飞毛飞絮、气味等几种常见的植源性污染,介绍了产生植源性污染的植物种类,总结分析了植源性污染的防治对策。
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影响因子及其监测
吴玉环, 高谦, 于兴华
2003, (3): 38-42.
摘要
(
1627
)
PDF
(439KB) (
423
)
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化地区广泛分布。本文详细论述了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海拔高度、土壤、维管植物群落水分条件和干扰,以及生物土壤结皮在生态系统和景观变化监测和评价中的作用等。同时对中国西北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学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专论与综述
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的影响
覃凤飞, 安树青, 卓元午, 项华均, 郑建伟, 陈兴龙
2003, (3): 43-48.
摘要
(
1495
)
PDF
(608KB) (
671
)
景观破碎化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由于人为因素或其它非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破碎分离并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景观破碎化的成因和不同研究角度与水平上景观破碎化影响的表现;然后着重分析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的大小和灭绝速率、扩散和迁入、遗传和变异以及存活力等的影响;同时归纳现阶段研究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影响的主要方法和模型;最后提出目前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缺乏原始的资料、成熟的模型和破碎化与其他因素,如污染、气候变化等,交互作用的识别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张倩茹, 周启星, 陈锡时, 张惠文
2003, (3): 49-53.
摘要
(
1455
)
PDF
(605KB) (
280
)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污水处理方面广泛应用。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体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并指出研究该体系微生物对于认识微生物系统发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对土壤氧化大气CH
4
的影响
丁维新, 蔡祖聪
2003, (3): 54-58.
摘要
(
1434
)
PDF
(586KB) (
434
)
讨论了温度对土壤氧化大气CH
4
的影响及其机理。当温度较低时土壤也具有一定的氧化大气CH
4
的能力,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关系,但是由于CH
4
氧化菌对大气CH
4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以及大气CH
4
氧化所需活化能较低,因此土壤氧化大气CH
4
对温度的敏感度远低于产CH
4
,导致温度系数Q
10
较小。当大气CH
4
和O
2
扩散进入土壤的速率等于土壤中CH
4
和O
2
消耗的速率时,大气CH
4
氧化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土壤温度就是CH
4
氧化的最佳温度。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并大于最佳温度,由于CH
4
氧化菌无法与利用O
2
能力更强的硝化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竞争利用土壤空气中有限的O
2
,使得土壤中CH
4
氧化菌的繁殖和活性降低。这一作用机理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氧化大气CH
4
能力呈低高低的态势。
植物病原菌在森林动态中的作用
付先惠, 曹敏, 唐勇
2003, (3): 59-64,69.
摘要
(
1491
)
PDF
(349KB) (
458
)
植物病原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及调控因子之一,在森林动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病原菌通过侵染过程导致寄主植物的幼苗及成熟个体死亡、成熟个体的种子量降低或不实,或造成植物个体或群落中不同物种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它们之间的营养竞争,从而导致群落结构、物种及个体数量的变化。感染散布前、后的种子和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以及由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它们的存活率降低,进而影响森林中的种子散布、幼苗更新与增补格局。在天然林中,先锋树种比顶极树种对病原菌更敏感,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对病原菌比较敏感。植物病原菌主要通过密度依赖机制造成森林树种不同的死亡格局,从而参与森林的动态过程.
技术与方法
辽宁省河流水系及流域的遥感解译
张玉书, 陈鹏狮, 冯锐
2003, (3): 65-69.
摘要
(
1681
)
PDF
(551KB) (
459
)
水资源是人民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河流水系分布及流域面积的准确计算是开发利用的基础。1984年辽宁省曾进行第一次水资源普查工作,由于时间变迁和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河流水系分布、流域面积等基础资料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状况。本研究利用美国地球资源卫星TM数字图像资料,选用ER-Mapper图像处理软件,对辽宁省河流水系及流域进行遥感解译。采用多比例尺、多波段、多时相的解译方法,同时还进行了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滤波处理、线性变换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采用波谱间关系法,建立了河流水系和流域遥感解译标志,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海岸线的遥感解译。计算了辽宁省主要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与第一次水资源普查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论其变化的原因.
梅花山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简介
熊在平, 赵光, 常禹, 姜萍, 郑景明
2003, (3): 70-73.
摘要
(
1396
)
PDF
(197KB) (
264
)
以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为例,论述了在自然保护区中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意义、目的及实现的功能,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具体结构.
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宋志文, 毕学军, 曹军
2003, (3): 74-78.
摘要
(
1444
)
PDF
(513KB) (
1249
)
小城市污水处理是我国面临的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小城市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技术要求,得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耗能低、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解决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加强该方面的研究.
海洋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方法概述
左涛, 王荣
2003, (3): 79-83.
摘要
(
1827
)
PDF
(566KB) (
495
)
浮游动物生物量是海洋生态系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常用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其原理主要可分为4类:生物个体分级数目估算法(Body-sizedcountingestimation)、体积法(Volumetric)、重量法(Gravimetric),和生物化学分析法(Biochemicalanalysis)。文中介绍了各类常用测定方法,并对它们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简报
原生动物与解磷微生物协同解磷作用
孙焱鑫, 林启美, 赵小蓉
2003, (3): 84-86.
摘要
(
1582
)
PDF
(176KB) (
317
)
磷是农业生产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土壤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微生物在土壤磷素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纯培养和土壤培养试验发现,供试的原生动物能够提高磷矿粉的有效磷,土壤有效磷含量也显著增加。所溶解出来的磷很大一部分以无机磷酸盐的形式贮藏在细胞内,熏蒸时才释放出来,少部分磷转化为生物量磷。原生动物与解磷菌之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
天津开发区滨海生态防护圈组成群落的生物量、物质和能量结构
徐永荣, 张万均, 冯宗炜, 黄明勇
2003, (3): 87-90.
摘要
(
1409
)
PDF
(422KB) (
330
)
构成天津开发区滨海生态防护圈的种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分别为,乔-灌草群落28.55 t·hm
-2
、525.91×10
9
J·hm
-2
,灌木群落28.11t·hm
-2
、503.27×10
9
J·hm
-2
,草本群落2.30t·hm
-2
、355.68 ×10
9
J·hm
-2
,灌-草群落.21 t·hm
-2
、75.52×10
9
J·hm
-2
,都大大超过了原生植被碱蓬群落(0.275 t·hm
-2
、3.61×10
9
J·hm
-2
).具有复层结构的乔-灌-草群落和灌-草群落在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的分配上,都是优势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且在各群落中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例很接近:乔-灌-草群落中乔木层占8.3%和8.3%、灌木层占1.89%和1.8%、草本层仅占0.77%和0.73%;灌-草群落中灌木层占80.08%和80.51%、草本层占19.95%和19.9%.种群落对N、P、K、Na、Ca、Mg、Cl-7种元素的现存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群落(2 81.87 kg·hm
-2
)、灌木群落(518.16 kg·hm
-2
)、乔-灌-草群落(99.9kg·hm
-2
)、灌-草群落(99.22 kg·hm
-2
),大于原生碱莲群落(28.3kg·hm
-2
).草本群落对Na和Cl-有着极大的吸收和积累,分别达到521.68 kg·hm
-2
和129.15 kg·hm
-2
.元素现存量在复层结构的乔-灌-草群落和灌-草群落中的空间分布与生物量和能量一样,仍然是优势层占据优势地位.
桦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姜静, 杨传平, 刘桂丰, 武金华, 范志勇
2003, (3): 91-93.
摘要
(
1361
)
PDF
(338KB) (
478
)
以桦树(
Betula
)DNA为材料,分析了DNA浓度、
Tag
DNA聚合酶用量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筛选出了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17个ISSR引物,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桦树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桦树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
生态建设经验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张光贵
2003, (3): 94-96.
摘要
(
1367
)
PDF
(320KB) (
342
)
在总结围湖造田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就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退田还湖能扩大洞庭湖的蓄洪能力、改善湖泊局地气候和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指出了移民集中建镇安置可能带来的水质污染风险,并提出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