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2-10
    研究报告
    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郑成洋, 何建源, 罗春茂, 方燕鸿
    2003, (6):  1-6. 
    摘要 ( 1469 )   PDF (841KB) ( 419 )  
    对保护区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的物种组成、a多样性及β多样性进行研究,并与3个天然植被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加大,明显表现纯林化过程,这一过程以丧失大量壳斗科、樟科和松科等乔木树种为代价,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下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上升,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变化是由于乔木层改变引起的.β多样性反映毛竹林在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物种替代速率,从毛竹混交林Ⅱ(c类型,25%≤毛竹<50%)向毛竹混交林Ⅰ(b类型,50%≤毛竹<75%)转变过程中,乔木层Sorenson指数最小,Cody指数最大,说明阔叶或针叶树种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已被改造而丧失,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在此阶段之前加以控制和保护才更有现实意义.
    书评
    《防护林经营学》评介
    刘明国
    2003, (6):  6-6. 
    摘要 ( 992 )   PDF (272KB) ( 252 )  
    研究报告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茎流与穿透雨的养分特征
    于小军, 汪思龙, 邓仕坚, 张秀永
    2003, (6):  7-11. 
    摘要 ( 1463 )   PDF (488KB) ( 394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树干茎流和穿透雨养分含量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养分含量中,K+、Ca2+、NO3-浓度高,Na+、Mg2+居中,HPO42-含量低,相对于林外雨,养分均出现富集化,但树干茎流养分富集化高于穿透雨.树干茎流出现强烈的酸化,而穿透雨酸化现象不明显.树种之间的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一样,樟树和枫香总的养分浓度较高,其次为刨花楠,最后为青冈和红栲.
    基于林网体系尺度上的农田防护林持续经营模型Ⅱ——模型的应用
    范志平, 曾德慧, 朱教君, 姜凤岐, 唐青松, 牛继祥
    2003, (6):  12-16. 
    摘要 ( 1456 )   PDF (570KB) ( 309 )  
    基于林网体系尺度上的农田防护林持续经营模型,是以矩(方)形林网为对象,通过分析经营尺度、更新能力、林带更新年龄、更新方式等林网时空结构状态要素而建立起来的,是林网体系功能目标与时空结构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本文通过有效性检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并以辽宁省昌图前双井子行政村为对象,在杨树林网体系中应用该模型,计算出更新林带的空间位置和整个林网体系的结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每个经营阶段林网体系中林带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状态转移序列,可形成持续经营状态林网体系,克服目前传统经营方式下林网的防护效益不能稳定维持的弊病,为优化林网配置形式和经营提供了方向.
    不同施水量处理下樟子松幼苗叶片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李雪华, 蒋德明, 骆永明, 李荣平
    2003, (6):  17-20. 
    摘要 ( 1361 )   PDF (897KB) ( 311 )  
    研究了在不同水分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的若干生理生态过程和抗旱机制.结果表明,樟子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温度及其他水分指标均随施水量的不同呈现较规律的变化;409.2和189.2 mm施水量对樟子松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呈显著差异,而409.2和321.2 mm之间与321.2和189.2 mm之间均无差异;樟子松幼苗抗旱机制以抗脱水为主.
    基于RS、GIS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章皖秋, 李先华, 罗庆州, 张卫民, 赵军, 单勇兵
    2003, (6):  21-27. 
    摘要 ( 1539 )   PDF (580KB) ( 545 )  
    以RS、GIS技术为工具,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该区的植被分布图.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各植被类型空间分布规律,重点研究了其中的一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定量描述了自然保护区内各植被类型的高程、坡向、坡度分布,给出科学的统计结果.总结了研究区内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把对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定性理解转为定量描述,结合实际给出了理论解释.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白山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海拔变化
    姜萍, 赵光, 叶吉, 崔国发, 邓红兵
    2003, (6):  28-32. 
    摘要 ( 4249 )   PDF (584KB) ( 495 )  
    对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900m的13个森林群落进行了群落组成、结构随海拔上升变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的建群种组成、层次结构等,都表现出由复杂多样逐渐向简单单一过渡的变化趋势,从700m至1700m,针叶树所占的比例随海拔的升高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阔叶树比例随之减少,到林线时针阔叶树种均急剧减少,沿海拔梯度存在明显的树种更替现象.从群落的平均胸径及胸高断面积和可知,最大值出现于900~1100m及1600m,这2个海拔段正是不同森林群落类型间的过渡区.除海拔1800m的岳桦林之外,其它群落径级结构都呈倒J形分布,即各径级树木中,更新幼苗、幼树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随着胸径的增大,立木株数逐渐减少,这种径级结构表明,长白山北坡各海拔群落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多花菜豆和蚕豆花的冗余与适应
    李彦玲, 党承林
    2003, (6):  33-37. 
    摘要 ( 1387 )   PDF (1099KB) ( 316 )  
    采用人工干扰方法,探讨多花菜豆和蚕豆花的冗余及其对不可测干扰的适应.结果表明,多花菜豆和蚕豆的花序、花的时间冗余和花的数量冗余,保证了总有一部分花序和花能避开外界因子的干扰而结荚.多花菜豆受干扰与未受干扰(对照)植株的花有效率均为2.2%;而受干扰植株的花序有效率为29.0%,比对照(1.9%)增加近1倍.对蚕豆连续摘除开放的花朵和连续摘除嫩荚这两种处理与对照的单株平均结荚数十分接近,分别为3.2、3.1和3.1.多花菜豆花序上部的花和蚕豆花序中较小的花常常凋落不结实,表现出花的自疏现象,所谓的无效花,但当分别只保留上部花和小花时,它们即可成为结荚的有效花.另外,研究表明,即使给多花菜豆和蚕豆提供充足的养分,每个花序的平均结荚数并无明显增加,说明养分不是产生大量无效花的主要原因.多花菜豆和蚕豆所开的大量花是一种备用,不是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是对付外界随机干扰的一种适应;其花序和花的时间冗余以及花的数量冗余在个体繁殖和物种延续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高温干旱季节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的生态作用
    陈欣, 唐建军, 方治国, 范兴海
    2003, (6):  38-42. 
    摘要 ( 1533 )   PDF (573KB) ( 420 )  
    研究了红壤丘陵果园杂草保持在高温干旱期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高温伏旱期幼龄果园没有杂草覆盖或覆盖度很低的处理(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土壤温度明显高于保留杂草的处理(不除草、刈割、保留低矮草带),而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解磷微生物解磷活性、土壤VA菌根真菌的数量则低于保留杂草的处理.在杂草保留的3个处理中,虽然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解磷微生物解磷活性差异不显著,但不除草的处理,高大的杂草与幼龄果树对光产生竞争,从而影响了果树的生长,因而建议在幼龄果园以刈割或保留草带的方式保持杂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沙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
    陈伏生, 曾德慧, 陈广生, 范志平
    2003, (6):  43-48. 
    摘要 ( 1461 )   PDF (702KB) ( 544 )  
    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甸子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和玉米地春季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函数均可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其空间相关度分别为0.979、0.999,变程分别为11.57m、19.41 m,分数维分别为1.571、1.535,Moran'sI系数表现为在近距离内(0.5~2.5m)为较强的正相关(I=0.3~0.8),随着距离的增大,相关性变小,>5 m后表现为较弱的负相关(I=0.2)的变化趋势,克立格制图均表现出中央和四周高,西北角存在明显过渡带的空间分布格局,表层和亚表层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耕地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函数分别拟合成线性和球状模型,其空间相关度分别为0.344、0.914,变程分别为7.7 m、9.31 m,分数维分别为1.928、1.81,Moran's I系数分析和克立格制图表明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草地和耕地土壤含水量变异函数模型及参数、分数维、Moran's I系数和克立格制图均存在明显的区别.同草地相比,玉米地土壤含水量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小,随机性大,空间自相关作用范围小,破碎化程度高.所以有必要采取退耕还草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沙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松嫩草原黄墩蚁对羊草群落组成与生物量的影响
    李庆新, 盛连喜, 周道玮, 张燕
    2003, (6):  49-52. 
    摘要 ( 1465 )   PDF (461KB) ( 387 )  
    研究了松嫩草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黄墩蚁对羊草群落和羊草+虎尾草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墩蚁改变了其生境中的植被组成,两群落中的羊草密度增大,结穗率降低,但重量增加.受其影响,羊草和虎尾草的高度明显较大,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明显增加.
    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滕丽微, 刘振生, 李枫, 姜广顺, 刘丹, 周晓禹, 郭玉蓉
    2003, (6):  53-56. 
    摘要 ( 1859 )   PDF (518KB) ( 389 )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P>0.05),均将最多的时间用于运动,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用于发情交配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雌虎在妊娠期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取食、站立、社会和其它行为的时间均较少;产仔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其次是运动,用于产仔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少;哺乳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其次是哺乳和运动,用于取食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少.活动规律方面,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东北虎的休息和运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取食存在显著差异(P<0.05),只有其它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100日龄内幼虎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其次是运动和取食,其它行为的时间最少.
    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的研究——内蒙古乌梁素海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
    尚士友, 杜健民, 李旭英, 申庆泰, 王丽敏
    2003, (6):  57-62. 
    摘要 ( 1557 )   PDF (716KB) ( 454 )  
    在典型草型富营养化湖泊-内蒙古乌梁素海设立试验研究基地,进行较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表明,实施沉水植物收割工程与芦苇园田化生态管理工程是草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两项重要技术措施.以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能够削减湖泊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和释放,减少二次污染,抑制生物填平作用,改善水体环境;采用机械化技术控制芦苇蔓延、打开芦苇区通风道和通水道,可以重建湖泊绿色自然景观,提高全湖水流循环速度.有计划、合理地运用生态恢复工程不仅可以减轻草型湖泊所面临的巨大生态压力,延缓沼泽化演化进程,而且可以在实施生态工程的同时开发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使湖泊环境与湿地综合利用得到持续发展.
    博士论坛
    同工酶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邹春静, 盛晓峰, 韩文卿, 徐文铎
    2003, (6):  63-69. 
    摘要 ( 1630 )   PDF (890KB) ( 678 )  
    同工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的所有组织中,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阐明了同工酶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系统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了同工酶分析技术在云杉研究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菌与森林树木的相互关系
    朱教君, 徐慧, 许美玲, 康宏樟
    2003, (6):  70-76. 
    摘要 ( 1921 )   PDF (857KB) ( 1058 )  
    生态系统的每个过程都伴随着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功能群之一是菌根真菌(菌根菌).一般认为,菌根菌是自然界多数植物生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陆地上约90%以上的高等植物都具有菌根菌.这些菌类的菌丝体与植物根系结合形成菌根,使植物生长成为可能,使不同种类植物的根系联在一起.根据菌根菌入侵植物根系的方式及菌根的形态特征,菌根可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3组共种类型.外生菌根主要出现在松科、桦木科、壳斗科等树种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根系表面形成菌丝鞘,部分菌丝进入根系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氏网表面.菌根菌剂在森林经营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外生菌根菌对森林树木的作用可归纳为:1)促进造林或育苗成活与生长;2)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生产力;3)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加植物-土壤联结,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增强植物器官的功能;4)抗拮植物根部病害病原菌等.树木与菌根菌相互关系研究主要包括:1)菌根共生的机理;2)菌根菌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改造中的作用;3)菌根菌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4)菌根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如菌根菌与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森林系统稳定性和生产力的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问题初探
    陈源泉, 高旺盛
    2003, (6):  77-80. 
    摘要 ( 1352 )   PDF (577KB) ( 415 )  
    为生态系统服务寻找建立特定的、真实的市场环境,将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价值,既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可促进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和保护.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率)概念,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是指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寻找建立特定的、真实的市场环境,使一些生态系统服务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进入市场流通,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率(Cr)就是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服务价值(Va)占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Vg)的比例.阐述了市场转化(率)的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及我国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市场转化情况,并提出了将来的发展思路.
    菌根和根分泌物在植物抗重金属中的作用
    赵中秋, 崔玉静, 朱永官
    2003, (6):  81-84. 
    摘要 ( 1491 )   PDF (504KB) ( 574 )  
    多年来人们对植物抗重金属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植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和控制上.随着近年来对根际环境的研究,人们发现植物体外的根际环境对植物抗重金属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菌根真菌和根系分泌物与植物抗重金属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对菌根真菌和根系分泌物在植物抗重金属毒害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专论与综述
    福建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其生物安全问题
    黄义雄, 查轩
    2003, (6):  85-90. 
    摘要 ( 1494 )   PDF (656KB) ( 501 )  
    对福建植物生物多样性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福建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研究表明,福建植物生物多样性具有植物种类丰富,热带和亚热带的科属种类多、起源古老,中国特有成分比例较高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较为丰富等特点.影响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生物安全问题包括阔叶林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濒危野生植物比重增大,名木古树破坏严重;外来物种入侵呈加重趋势.
    树木年轮分析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于大炮, 周莉, 代力民, 王庆礼, 刘明国
    2003, (6):  91-96. 
    摘要 ( 1590 )   PDF (566KB) ( 369 )  
    树木年轮的宽度、密度、图像分析、同位素含量等都与气候因子温度、湿度以及大气成分的变化成复杂的相关关系.本文总结了树木年轮分析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以及重建大气CO2浓度中的应用,同时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对全球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争议等作了简要的探讨,并对未来全球变化中的年轮年代学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
    谢花林, 刘黎明
    2003, (6):  97-101. 
    摘要 ( 1475 )   PDF (247KB) ( 511 )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从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和美感效果三方面.
    动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
    张晓爱, 李明财, 易现峰, 赵亮
    2003, (6):  102-108. 
    摘要 ( 1326 )   PDF (320KB) ( 364 )  
    介绍了描述环境异质性特征的几个基本概念,即斑状度、颗粒和领域等以及动物响应环境异质性的几种表现形式.
    土壤活性有机质(碳)的内涵和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王晶, 解宏图, 朱平, 李晓云
    2003, (6):  109-112. 
    摘要 ( 1537 )   PDF (224KB) ( 832 )  
    土壤有机物质的活性成分是对土壤养分、植物生长乃至环境、大气和人类有影响的有效物质.在现代土壤研究中,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繁多术语和应用指标,但是它们的内涵尚为混乱,其分析方法也缺乏系统的归纳.本文对土壤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土壤有效碳(AC)、土壤潜在可矿化碳(PMC)、土壤易氧化碳(ROC)、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轻组有机碳(LF-C)几种较为普遍应用的土壤活性有机质(碳)从概念指标、分析意义到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描述与理顺,以期对土壤有机质应用上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研究简报
    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相对丰盛度的季节动态研究
    毕守东, 周夏芝, 李磊, 丁程成, 高彩球, 邹运鼎
    2003, (6):  113-116. 
    摘要 ( 1331 )   PDF (318KB) ( 249 )  
    以合肥市杏花林果科技示范园为例,研究了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对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其它类种功能类群的相对丰盛度作了详尽的阐述.捕食类同植食类的相对丰盛度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捕食类节肢动物是桃树生长期植食类害虫的重要天敌.
    书评
    植物种群生态学与遗传学分支的成功整合—评《简明植物种群生物学》
    李德志, 王长爱
    2003, (6):  116-116. 
    摘要 ( 1153 )   PDF (409KB) ( 270 )  
    研究简报
    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复合作用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赵天宏, 史奕, 王春乙, 黄国宏
    2003, (6):  117-120. 
    摘要 ( 1486 )   PDF (435KB) ( 348 )  
    利用开顶箱(OTC)法研究了在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复合作用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同,Chla、Chlb和ChlT都表现出低-高-低的趋势,而且不同处理间变化不同步.不同处理间比较,O3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复合处理的影响,而CO2浓度倍增对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作用.Chla/b呈下降趋势,受CO2倍增影响最明显,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性能.
    两种稻螟灯下蛾峰日与月相的关系
    盛承发, 盛如, 王红托, 宣维健
    2003, (6):  121-123. 
    摘要 ( 4100 )   PDF (368KB) ( 320 )  
    经常规及圆形统计分析我国20世纪50年代灯光诱蛾资料,发现三化螟和二化螟的蛾峰日受到月相的显著影响.三化螟蛾峰数的平均角(集中趋势)对应于农历26日0时5分(P<0.001),二化螟对应于24日2时5分(P<0.001),二者差异不显著(P>0.25),合并对应于25日11时6分.
    潮滩微地貌元素-“生物结构”与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
    袁兴中, 陆健健
    2003, (6):  124-126. 
    摘要 ( 1477 )   PDF (192KB) ( 407 )  
    潮滩微地貌元素所产生的生境异质性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长江口南岸的高潮滩,生物结构如芦苇植株和密集的蟹洞导致了表层地形的变化,芦苇根圈和根增加了表层环境的结构异质性.小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类群是线虫和挠足类,小型多毛类、寡毛类、介形类、动吻类等类群是多度很低的组成成分.芦苇根之间的小型底栖动物密度高于芦苇根周的动物密度,尤其是线虫密度的差别更为明显.蟹洞的影响是明显的,蟹洞周围的动物密度高于蟹洞之间的动物密度.对4种不同生境的动物分析表明,沉积物上部1.0 cm部分的所有样品包含了大多数小型底栖动物,说明在河口淤泥质高潮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具有表聚性.小型底栖动物分布的表聚性和异质性与很多因子有关,如生物结构、食物的可利用性、捕食的季节性、沉积物深处的氧气赋存状况.生物结构明显地影响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因此,对结构异质性较高的区域进行动物区系的定量研究时,必须考虑到生物结构的影响.
    技术与方法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的验证方法
    徐崇刚, 胡远满, 姜艳, 常禹, 李秀珍, 布仁仓, 贺红士
    2003, (6):  127-131. 
    摘要 ( 1536 )   PDF (640KB) ( 615 )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已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空间景观模型模拟空间格局变化,其模拟结果包含非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空间直观景观模型的验证除进行非空间数据的验证外,还需要进行空间数据的验证.本文回顾了空间直观模型发展历程,总结现有的空间直观模型验证方法,包括主观评价、图形比较、偏差分析、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多尺度拟合度分析和景观指数分析,同时提出今后空间直观景观模型验证方法研究的重点方向.
    地统计学软件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吕昭智, 包安明, 陈曦, 马英杰, 沈佐锐
    2003, (6):  132-136. 
    摘要 ( 1439 )   PDF (563KB) ( 539 )  
    以棉花主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w)为例,介绍了常见地统计学软件Surfer和Variowin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建立、数据图形表达、模型计算以及数据共享等关键技术,对地统计学在害虫管理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学术讨论与建议
    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王文航, 卜颖
    2003, (6):  137-139. 
    摘要 ( 1492 )   PDF (161KB) ( 333 )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柞蚕生产能否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柞蚕场和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柞蚕场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柞蚕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提出了建议.
    乌鲁木齐周边公路改造工程对城郊生态环境的影响
    徐燕, 周华荣, 李新琪
    2003, (6):  140-143. 
    摘要 ( 1464 )   PDF (254KB) ( 419 )  
    对乌鲁木齐周边公路改造工程进行了分析,以乌鲁木齐周边公路沿线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根据周边公路改造状况和沿线生态影观现状,从城市景观和生态角度出发,对乌鲁木齐城郊生态景观作出评价,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鲺鲁木齐周边公路改造工程对乌鲁木齐城郊生态景观的影响,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生态建设经验
    紫色丘陵地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其林, 刘光德, 黄昀
    2003, (6):  144-146. 
    摘要 ( 1462 )   PDF (839KB) ( 371 )  
    通过对重庆市紫色丘陵地生态农业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紫色丘陵地生态农业建设对策.一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广应用水土保持耕作法;二是抓好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三是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四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规划;五是发展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模式;六是应用旱作节水灌溉生态农业技术;七是采用种植、养殖、沼气池三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八是农业结构调整同旅游资源相结合.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刘士余, 赵小敏
    2003, (6):  147-151. 
    摘要 ( 4197 )   PDF (1014KB) ( 415 )  
    在论述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外洪内涝交织、区域协调机构缺乏与管理体制不统一等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了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构建避洪耐涝复合高效生态系统、建设分蓄洪区及协调人地、人湖关系等防治对策.
    生态旅游
    旅游综合效应评价的一种方法——以白水台为例
    肖佑兴, 明庆忠
    2003, (6):  152-156. 
    摘要 ( 1341 )   PDF (691KB) ( 477 )  
    在评述各种旅游效应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综合效应的评价及其方法.提出了一种旅游综合效应半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是在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关于旅游对社会、经济、环境几个方面的影响的态度和偏好进行问卷调查的前提下,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处理,采取半定量的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环境的旅游效应进行评价,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权重得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综合效应的半定量化结果.最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白水台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的白水台旅游综合效应的半定量化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旅游技术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
    严贤春, 苏智先
    2003, (6):  157-161. 
    摘要 ( 1442 )   PDF (380KB) ( 483 )  
    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营造经果林和水保林为主,配合蔬菜、花卉、生草及植被恢复,结合观光旅游和农民培训的"生态农业旅游"技术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对试验区和试验辐射区的研究,提出了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城市森林生态
    城市近自然林的群落生态学剖析——以沈阳树木园为例
    何兴元, 陈玮, 徐文铎, 刘常富, 朱文泉, 金莹杉, 张粤
    2003, (6):  162-168. 
    摘要 ( 1488 )   PDF (738KB) ( 422 )  
    中国科学院沈阳树木园位于沈阳市人口密集,商业文化中心地带.于1955年建园,引种东北地区木本植物546种,隶属118属51科.由于林木的天然更新,已形成一个多世代、多层次近自然林群落.本文从植物群落生态学角度研究了森林树种组成与植物区系特征,群落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成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与镶嵌现象,森林天然更新与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定居与保护,进而阐明了该园森林群落是我国北方典型城市近自然林类型.
    建设城市森林的原则与途径
    陈玮, 胡志斌, 苏道岩, 孙雨
    2003, (6):  169-172. 
    摘要 ( 1314 )   PDF (455KB) ( 569 )  
    通过对城市森林发展的回顾,提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7条原则,并且根据森林生态网络理论提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途径--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及按照城市森林原则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理论建设城市森林采取的"森林成"和"园林城市"两种模式.
    中国东北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与气候的关系
    张粤, 陈玮, 何兴元, 苏道岩, 孙雨
    2003, (6):  173-176. 
    摘要 ( 1485 )   PDF (398KB) ( 396 )  
    利用Kira的温暖指标和徐文铎的湿度指标,对东北地区233个气象站,5个树种的分布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主要树种热量指标分布范围在33.5~93.6℃·月之间,当WI在70℃·月时,将5个树种区分为2个分布范围.湿度分布范围为HI5.9~10.6 mm·℃-1·月-1,以HI7.5℃-1·月-1为界线区分两个分布范围.结合上述水热指标分布值,可将东北地区233个气象站和森林树种划分5个类型:(1)寒温性湿润树种分布类型;(2)温性湿润树种分布类型;(3)暖温性湿润树种分布类型;(4)温性半湿润树种分布类型;(5)暖温性半湿润树种分布类型.并建立了树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回归模型.
    水杉在中国北方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陈玮, 何兴元, 王文菲, 徐文铎, 张粤, 宁祝华
    2003, (6):  177-180. 
    摘要 ( 1481 )   PDF (509KB) ( 344 )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仅产于中国四川、湖北及湖南三省交界的局部地区.沈阳是中国水杉引种栽植的最北界,本文对水杉在沈阳生长的生存条件进行研究,为水杉在沈阳园林树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城市森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胡志斌, 何兴元, 李月辉, 孙雨, 宁祝华
    2003, (6):  181-185. 
    摘要 ( 1465 )   PDF (506KB) ( 440 )  
    通过Arc view 3.2开发语言Avenue,建立了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城市森林管理信息系统,为城市森林结构研究、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并利用该系统对沈阳市区城市森林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生态效益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