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杂志 ›› 2025, Vol. 44 ›› Issue (3): 713-719.doi: 10.13292/j.1000-4890.202503.022
张永强1,李明喜3,曾文汐1,王飞4,余海清6,张超4,邵慧敏4,马文宝5*,董廷发1,2*
ZHANG Yongqiang1, LI Mingxi3, ZENG Wenxi1, WANG Fei4, YU Haiqing6, ZHANG Chao4, SHAO Huimin4, MA Wenbao5*, DONG Tingfa1,2*
摘要: 叶片功能性状被广泛用于表征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杜鹃花作为重要的园艺和具有生态价值物种,对热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在低海拔地区的生存,然而基于功能性状分析杜鹃花如何响应暖化气候诱发的热效应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四川都江堰地区的6种杜鹃花属幼树为对象,采用低海拔移植的手段,比较了叶片形态(单叶重(LM)、单叶面积(LA)、叶厚(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养分(叶氮(N)、磷(P)、氮磷比(N/P))和净光合速率(Pn)性状在两个海拔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海拔(1800 m)下6种杜鹃花的叶片形态(除比叶面积)、养分(除叶磷)、Pn在物种之间有差异显著,但在低海拔移植(550 m)后,杜鹃花的叶干物质含量和Pn在种间无显著差异。(2)总体上,低海拔移植显著增加了比叶面积、Pn、叶氮和磷含量,减少了单叶重、单叶面积、叶厚和叶干物质含量,且这些性状的响应强度在不同物种间不同。(3)从性状之间的关系来看,高海拔生境下Pn与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和氮磷比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低海拔移植后这些关系均不显著。这些结果暗示不同杜鹃花物种对温度升高的敏感性不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杜鹃花属植物响应与适应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