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1-25
    研究论文
    若干北方落叶树木叶片养分的内外迁移Ⅰ.浓度和含量的变化
    徐福余, 王力华, 李培芝, 许思明, 张颂云
    1997, 8(1):  1-6. 
    摘要 ( 1837 )   PDF (1352KB) ( 515 )  
    研究了北方12个落叶树种单位面积叶干重、叶片灰分、有机物质和7个元素的浓度和含量在落叶前后的变化,同一元素不同树种间及同一树种不同元素间有着不同的变化模式.单位面积叶干重、叶片有机物质浓度和含量在落叶后均表现下降的趋势;所有树种叶片灰分浓度和大部分树种的灰分含量(除刺槐、胡颓子、核桃楸外)均有增加;落叶时N、P、K的单位叶面积含量均可减少约1/3~2/3;Mg含量的减少在胡颓子、核桃楸、春榆、蒙古栎、日本落叶松等5个树种中发生,其余树种表现增加;落叶中Fe含量除胡颓子下降外,其余均表现升高;落叶中Ca、Si浓度和含量在所有分析树种中均表现增加趋势.
    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亚热带树苗的光合-光响应特性的比较
    梁春, 林植芳, 孔国辉
    1997, 8(1):  7-11. 
    摘要 ( 1656 )   PDF (774KB) ( 708 )  
    鼎湖山亚热带森林中的优势树种马尾松、荷木、黧蒴和黄果厚壳桂的幼苗,盆栽于100%、40%和16%的自然光下生长1年.利用氧电极离体测定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生长光强处理之间差异明显.比较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抑制点及光能利用效率(QUE)等的变化可见,黄果厚壳桂为耐阴植物,对高光强的光合适应潜力为有限,100%的自然光明显抑制其最大同化力;其余3种植物均为喜光植物,其中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对遮阴的适应能力较差,而荷木和黧蒴则相对较强.本文还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与其演替状态的联系作了初步探讨.
    提高CO2浓度对两种亚热带树苗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韦彩妙, 孔国辉, 林植芳
    1997, 8(1):  12-16. 
    摘要 ( 1386 )   PDF (478KB) ( 435 )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乔木树种黧蒴和荷木的幼苗,盆栽于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500μl·L-1或空气CO2(340μl·L-1)的气罩中3个月.在各自生长条件下测定,高CO2下生长的黧蒴和荷木叶片平均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3%和20%,蒸腾速率下降20%和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倍以上,不同CO2浓度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也有明显差异.处理后将幼苗置于自然条件下观测其后效应,第7d时处理间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皆无明显差异
    光周期条件对水稻光敏不育温度效应值的影响
    薛光行, 申岳正
    1997, 8(1):  17-20. 
    摘要 ( 1711 )   PDF (414KB) ( 755 )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31/22℃、27/22℃ 2种昼/夜温度处理及10.0、12.0、13.0、13.6、14.0和15.0h 6种光周期处理,考察光周期条件对水稻光敏不育温度效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品种雄性育性正常且光敏不育水稻能发生SD可育与LD完全不育育性转换的温度范围内,气温降低4℃可以诱发温度效应,即可使在各光周期处理组的光敏不育水稻雄性可育程度明显增高.光周期条件不同时温度效应值明显不同.温度效应随日长的缩短而急剧增加,与日长有负相关的趋势,可以认为,通过培育败育临界日长较短的光敏不育水稻,人为调节制种地区(季节)实际日长与临界日长的关系,可促进光敏不育特性表达,减低温度的影响,增强光敏不育水稻不育性的稳定性.
    紧凑型夏玉米群体的辐射截获
    周允华, 项月琴, 林忠辉
    1997, 8(1):  21-25. 
    摘要 ( 1732 )   PDF (218KB) ( 505 )  
    测量了紧凑型夏玉米(掖单13)群体的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结果表明,紧凑型夏玉米具有直立型叶片的透光和截获特点,抽雄前总辐射和PAR的消光系数分别为0.284和0.401,良好的透光特性使紧凑型夏玉米比平展型的能承受更大的种植密度.雄穗的透过率约为75%,去掉部分雄穗能改善叶簇的光照条件.本文探讨了总辐射和PAR的日平均截获率(āQ)和(āu)和绿色叶面积指数(L)的关系.
    长江中下游低丘不同开发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
    於凤安, 彭镇华, 江泽慧, 吴立勋, 刘立德, 曾昭汉
    1997, 8(1):  26-30. 
    摘要 ( 1511 )   PDF (208KB) ( 350 )  
    对长江中下游4个不同试点综合治理和开发模式的调查表明,综合治理和开发后,低丘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18.14%,土壤有机质、N、P、K含量均有提高.
    松嫩平原黑土区农牧结合优化模式与实施效果研究
    王占哲, 韩秉进, 夏恩君, 高冰
    1997, 8(1):  31-36. 
    摘要 ( 1335 )   PDF (1053KB) ( 525 )  
    对农牧结合优化模式5年试验表明,在耕地不增加,生产成本相对稳定情况下,农牧业生物产量(蛋白质)达到7.911×105kg,提高68.4%;投能生产力1.43,提高16.3%,光能利用率0.40%,提高了48.2%;纯收入325.68万元,提高75.5%.
    我国主要类型农业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许健民, 闻大中, 罗良国, 罗启仕
    1997, 8(1):  37-42. 
    摘要 ( 1490 )   PDF (375KB) ( 667 )  
    通过对我国5个典型农业类型区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的调查,建立了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数据库,在分析了各典型调查地区的土地利用、作物接续、作物搭配、系统类型单元等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类型农业地区的最大丰富度相差不大且普遍偏低;各地区间平均丰富度(Ta)差异明显,且总体上丘陵地区高于平原,平原地区自南向北递减;各地区间的均匀度(E)和优势度(D)无明显差异,丘陵地区的E相对高于平原地区,而D与E相反.据此提出了建设多样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改进当前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建议.
    黄土高原南部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计算模型及其参数修正
    李开元, 李玉山
    1997, 8(1):  43-48. 
    摘要 ( 1427 )   PDF (1061KB) ( 452 )  
    建立了旱作水分产量潜势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光能利用率、作物产量反应系数和作物系数等)进行了修正,同时提出作物耗水量和水分订正系数等的估算方法.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为 5300~6300kg·hm-2,春玉米为 7700~9000kg·hm-2.此外,本文还对农田水分条件进行了评价,指出黄土高原南部的东部地区水分条件较差,有较大的灌溉增产潜力.
    田间非饱和流条件下土壤硝态氮运移的模拟
    崔剑波, 庄季屏
    1997, 8(1):  49-54. 
    摘要 ( 1490 )   PDF (1252KB) ( 461 )  
    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论,建立了土壤非饱和流条件下,模拟硝态氮通过土层运移的随机模型.模型把时间可变系统假设为由紧密相连的时间均质情况相接而成,使得运用马尔可夫过程成为可能,在给定土壤水流量及汇源项转移强度的土壤层次中,给出了硝态氮溶质的统计分布.模型将随机过程与确定性过程相结合,在计算各土层间的转移概率时考虑了硝态氮的作物吸收、淋洗、硝化和反硝化等主要过程,并用相关函数修正N素转化关系.在褐土农田土壤非饱和流条件下,用微区试验对该模型运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性较好,说明模型可以用于相似类型区,预测和评价土壤-作物系统中硝态氮溶质的运移行为.
    长期喷施稀土对土壤-植物(小麦)系统中稀土元素分布、累积及运移的影响
    刘书娟, 王立军, 章申, 高效江, 王玉琦, 孙景信, 陈红民, 曲洪君
    1997, 8(1):  55-58. 
    摘要 ( 1776 )   PDF (224KB) ( 444 )  
    在我国施用稀土时间最长的黑龙江省花园农场,研究比较了施用稀土12 a和不施稀土的对照处理上小麦和土壤中的稀土元素的分布、累积及运移.结果表明,长期叶面喷施稀土并未造成耕层土壤和下部土层的稀土元素的累积.成熟期小麦植株各部位的稀土元素含量顺序为根>叶>茎、壳;稀土元素主要累积在根部,其次是叶,茎和壳累积较少.喷施处理小麦根部的稀土元素累积量高于对照,叶部也有此趋势,而茎、壳等部位差异不大.根、茎、叶、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土壤中相似,与施用的常乐稀土差别较大;长期喷施稀土未曾造成籽粒中稀土元素的明显累积.
    集约高产农业生态系统有机物分解及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崔玉亭, 韩纯儒, 卢进登
    1997, 8(1):  59-64. 
    摘要 ( 1514 )   PDF (713KB) ( 656 )  
    以河北省吴桥县龙王河中心试区内的集约农业生态系统为例,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用网袋法测定了集约高产田(HYF)和中产田(MYF)小麦秸秆、小麦根、玉米秸秆和玉米根等4种有机物的分解动态;用隔离罐-碱液吸收法测定了土壤的呼吸动态;并以此推算了2种农田土壤C 的矿化率和平衡系数.结果表明,集约高产田的有机物分解与中产田没有明显区别,土壤呼吸量分别为1878.5和1725.7gCO2·m-2·a-1.土壤C的矿化率分别为5.64%和5.48%,平衡系数分别为1.84和1.86,表明集约高产并没有降低土壤C 的正平衡.
    合理化防的马尾松林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数量时空格局
    韩宝瑜, 李增智, 王成树, 崔林, 查光济, 张东流
    1997, 8(1):  65-69. 
    摘要 ( 1382 )   PDF (753KB) ( 399 )  
    对马尾松纯林中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物种数分别占51%、12%、7%和26%,益害生物个体数之比约1∶10.2个相似的林分或林间层次中,物种数、科数相等或相近,优势目相同,而且二者的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波动相对应地趋于一致.主成分分析显示群落1周年内处于“深秋准备越冬→冬眠→早春复苏→春、夏、初秋繁荣”的循环演替之中,其自我调节力和稳定性较强.
    安徽沿江城郊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路有成, 王宗英, 罗爱武, 陈发扬, 徐韩林
    1997, 8(1):  70-76. 
    摘要 ( 1443 )   PDF (288KB) ( 477 )  
    对沿江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18222个标本分隶于6门14纲29目72科,其中以弹尾目、螨目和线虫纲动物数量最多.同种青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丰富性(S)、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值以7月最大,12月最小;个体数、密度和优势性值以1月最大.在不同品种菜菜地,8月以青菜和韭菜S值最大,豇豆、毛豆次之,萝卜最小.但随着不同品种生长周期的变化,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肥力高的黑砂土,土壤动物群落各项指标高于沙洲菜地.
    亚热带中山地区草芦无性系种群的密度制约
    杨允菲, 傅林谦
    1997, 8(1):  77-82. 
    摘要 ( 1450 )   PDF (254KB) ( 454 )  
    亚热带中山立地条件下草芦无性系种群密度制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草芦无性系种群的平均蘖重、平均蘖叶重和平均蘖茎重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在开花期,种群的生殖生长已经受到种群的密度制约,营养蘖的生长不仅受到其密度制约,而且更大强度地受到种群的密度制约.不同生长时期种群的死亡率与密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光强梯度对羊草无性系分化与生长的影响
    杨持, 杨理
    1997, 8(1):  83-87. 
    摘要 ( 1543 )   PDF (583KB) ( 529 )  
    在温室内用透光率分别为60%、45%、30%的遮阴网盖在花盆上遮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无性系分化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光强影响羊草基株的生物量积累,抑制羊草无性系的分化和生长.减少羊草地下根茎的数目(A=614个,D=231个)和无性系分株数(A=704个,D=152个).羊草根茎长度和节数、无性系分株干重等性状在不同的光强梯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这种差别在春季尤其显著.
    无土栽培美人蕉等植物处理生活废水的研究
    李芳柏, 吴启堂
    1997, 8(1):  88-92. 
    摘要 ( 1670 )   PDF (640KB) ( 527 )  
    采用无土栽培美人蕉、蕹菜、水稻、野生稻处理生活废水.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COD、T-N、T-P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4种植物处理比对照分别高出8.7~19.8%、20.3~66.6%、23.5~61.7%.4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为美人蕉、蕹菜>水稻>野生稻.3级植物塘系统中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BOD2 9.7%、COD 71.1%、T-N 66.5%、T-P 60.7%,而人工土快滤与植物塘的复合系统中则为BOD5 83.9%、COD 79.3%、T-N 64.8%、T-P 40.9%.
    污灌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积累与动态变化研究
    宋玉芳, 常士俊, 李利, 马学军, 孙铁珩
    1997, 8(1):  93-98. 
    摘要 ( 1655 )   PDF (743KB) ( 750 )  
    对污灌土壤中14种多环芳烃的分析表明,各灌区土壤中PAHs的积累一般以渠首最高,渠中次之,渠尾含量与对照相当.但在沈抚石油灌区上、中和下游土壤中均有PAHs的积累.此外,水稻生长期污灌可明显增加土壤中PAHs的总量,各单一污染物的增、减趋势有所不同.
    硫氰酸钠的水生态基准研究
    张彤, 金洪钧
    1997, 8(1):  99-103. 
    摘要 ( 1453 )   PDF (687KB) ( 629 )  
    根据我国水生生物区系特点,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研究制定腈纶废水中重要污染物——硫氰酸钠的水生态基准.可以认为,硫氰酸钠的基准连续浓度为0.2530mg·L-1和基准最大浓度为1.350mg·L-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作物水分利用研究新途径
    李凤民, 赵松岭
    1997, 8(1):  104-109. 
    摘要 ( 1557 )   PDF (459KB) ( 596 )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特性为背景,结合植物根冠通讯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讨论了根化学信号在本地区的研究与开发潜力.本地区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其途径包括:1)减少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量;2)增加深层根量,减少表土中的根量,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提高繁殖分配比例.根化学信号对这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基于目前的知识积累,应在根化学信号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方面作深入研究,可揭示节水农业中某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Hg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马成仓, 洪法水, 李清芳
    1997, 8(1):  110-112. 
    摘要 ( 1474 )   PDF (310KB) ( 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