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7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1996-12-25
    研究论文
    沙地樟子松林草木生长的研究
    姜凤岐, 曾德慧, 范志平, 朱教君
    1996, 7(s1):  1-5. 
    摘要 ( 1375 )   PDF (215KB) ( 469 )  
    樟子松由于适应性强而被广泛引种到我国主要沙区.通过采用Champan-Richards生长模型,模拟了红花尔基和章古台两地樟子松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天然樟子松林速生期持续时间长,数量成熟年龄为100a,章古台人工林速生期持续时间短,数量成熟龄为46a.
    火灾后兴安落叶松长短枝变化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单建平
    1996, 7(s1):  6-10. 
    摘要 ( 1508 )   PDF (508KB) ( 568 )  
    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的长短枝习性及火灾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短枝在春季发叶迅速,而长枝的生长对兴安落叶松的枝条及树冠结构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且在1个长枝上能形成10.5个短枝.中度火烧使兴安落叶松的树冠及枝条受到很大伤害,火烧可刺激1级侧枝上37%的短枝芽变成长枝,加速了火烧后兴安落叶松树冠结构的恢复,火后第3年兴安落叶松的短枝总量达到火前水平的98.46%.
    洞庭湖水系防护林树冠截留研究
    袁正科, 欧阳惠
    1996, 7(s1):  11-15. 
    摘要 ( 1364 )   PDF (438KB) ( 826 )  
    运用雨量槽和虹吸自记仪对洞庭湖水系18个主要防护林林分类型树冠截留进行了定点观测研究,建立了树冠截留随林外降水量的变化模型和树冠截留动态模型.7~8月多数林分树冠截留能力比4~6月大,且随不同时段和不同类型林分而异.不同林分树冠截留随林外降水的变化差异明显.
    应用色赤杨营造防火林带试验研究
    高国平, 曲艺, 苑辉
    1996, 7(s1):  16-18. 
    摘要 ( 1363 )   PDF (141KB) ( 528 )  
    在落叶松林地对色赤杨林带进行护林阻火试验表明,色赤杨是一种速生耐火树种,5~6a后其郁闭度可达0.9以上;林带下可燃物较其它阔叶树少,仅为0.8kg·m-2;春秋2季火险期内较安全,自然阻火作用明显.
    西藏鲁朗森林立地分类的初步研究
    赵彬
    1996, 7(s1):  19-22. 
    摘要 ( 1328 )   PDF (317KB) ( 907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藏鲁朗森林立地66个标准地调查实测材料分析,选取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石砾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7个因子,共划分出8个森林立地类型.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山峡谷林区以此方法划分森林立地类型较适宜.
    植被砍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陈荣均, Richard T.Corlett, Ronald D. Hill
    1996, 7(s1):  23-28. 
    摘要 ( 1500 )   PDF (180KB) ( 506 )  
    研究了不同砍伐频率下,香港、深圳和鹤山研究样地山坡地N、P、K含量的差异.不同采样地之间,养分全量和有效量差异显着.在尚未砍伐的山坡地,土壤养分含量显着高于经常砍伐的山坡地.未伐土壤的N含量顺序为香港样地>深圳样地>鹤山样地.下层土壤P的含量高于上层土壤.深圳样地常代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鹤山.结果建议采用最适砍伐频率和在最适季节砍伐,以便减少砍伐产生的不利影响.
    不同耕种方式对沿黄稻茬麦田土壤因子及小麦生育的影响
    王小纯, 王化岑, 许新芳, 袁剑平
    1996, 7(s1):  27-32. 
    摘要 ( 1366 )   PDF (462KB) ( 516 )  
    对沿黄稻茬麦田不同耕种方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旋耕条播是沿黄稻茬小麦高产的最佳播种方式,与免耕播种相比,其耕层温度高,土壤容重小,耕层含水量适宜,肥效高而持久,麦田群体和个体发育好,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
    不同质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潮海, 卢道文, 荆棘, 侯松, 辛保平
    1996, 7(s1):  33-38. 
    摘要 ( 1460 )   PDF (263KB) ( 403 )  
    对豫东平原3种质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冬小麦籽粒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籽粒生长阶段,粘壤土5cm处的日平均温度最低,为18.3℃,砂壤土最高,为19.5℃,中壤居中,为19.1℃.3种土壤的含水量大小顺序为粘壤>中壤>砂壤,粘壤土上小麦籽粒灌浆时间最长,千粒重最高,分别为38d和45.5g,砂壤土小麦籽粒灌浆时间最短,千粒重最低,分别为33d和42.4g,中壤土小麦2项指标居中,分别为36d和43.1g.高产栽培条件下,粘壤土冬小麦产量最高,为8253kg·hm-2,中壤次之,为7980kg·hm-2,砂壤最低,为7617kg·hm-2.
    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其模拟研究
    李全胜, 吴建军, 严力蛟, 王兆骞
    1996, 7(s1):  39-44. 
    摘要 ( 1570 )   PDF (252KB) ( 373 )  
    在实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模拟了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种植区和自然裸露区,阴天条件下平均土壤容积热容量分别为2.54和2.53J·cm-3·℃-1,平均土壤导温率分别为16.9和10.4cm2·h-1;土壤净热通量分别为136.6和167.6J·cm-2·d-1;晴天条件下分别为2.93和2.61J·cm-2·℃-1,16.3和5.8cm2·h-1,80.4和85.2J·cm-2·d-1.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以一阶正弦波形式为主,土壤温度振幅随深度呈指数规律变化,自然裸露区的衰减系数大于牧草种植区;土壤温度位相落后随深度变化为0,4h·cm-1.
    火烧和放牧影响下羊草草地微气候的比较研究
    王仁忠, 祝廷成, E. A. Ripley
    1996, 7(s1):  45-50. 
    摘要 ( 1509 )   PDF (257KB) ( 610 )  
    对羊草草地火烧、未火烧、过度放牧和禁牧区植物群落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天火烧区群落温度比未火烧区低2.5~5℃,而夜晚则高于未火烧区0.1~1℃.白天火烧区土壤温度比未火烧区高5~7.5℃,夜晚为1~2.5℃.过牧区群落温度与禁牧区差异不显着,但过牧区土壤温度基本高于禁牧区,土壤湿度小于禁牧区.同一区中,白天群落温度变化为低处大于高处,夜晚则相反,而白天土壤温度为表层大于深层,夜晚则基本为深层大于表层.
    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与钉螺分布关系的研究
    张家来, 刘立德, 黄闰泉, 熊晓姣, 冯延寿, 余焱生, 魏天钦, 覃金平
    1996, 7(s1):  51-56. 
    摘要 ( 1437 )   PDF (227KB) ( 517 )  
    对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钉螺消长研究表明,钉螺分布与林地地下水位密切相关,当地下水位为20~40cm时,钉螺分布密度最大,当地下水位<1.55cm或>75.7cm时,钉螺密度趋向于零.林地钉螺分布密度受长江汛期的影响,淹水100d以内淹水时间越长,钉螺分布密度越大.在36种供研究的植物中,与钉螺呈显着负相关的种类有益母草、问荆、打碗花、酸模叶蓼、紫云英等5种,与钉螺呈显着正相关的种类有鸡矢藤、水芹2种.
    异色瓢虫对桃粉大尾蚜、桃一点斑时蝉捕食选择性研究
    杨春材, 赵益勤, 程德兵, 魏文敏, 杜良修, 杜钺瑾
    1996, 7(s1):  57-61. 
    摘要 ( 1380 )   PDF (637KB) ( 478 )  
    研究了异色瓢虫对2种猎物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桃粉大尾蚜有明显的喜好性;对桃一点斑叶蝉有明显的负喜好性.猎物单独存在时,异色瓢虫对各猎物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当两种猎物同时存在时,如果一种猎物密度较小时,异色瓢虫对另一种猎物功能反应仍为HollingⅡ型,另一种猎物密度较大时,异色瓢虫对桃一点斑叶蝉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Ⅲ型,对桃粉大尾蚜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但典型性下降.
    禾谷缢管蚜的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杨益众, 戴志一, 韩娟, 陈小波
    1996, 7(s1):  62-66. 
    摘要 ( 1400 )   PDF (223KB) ( 383 )  
    以抽穗后的小麦为材料,用各种聚集强度指标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在麦田的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初期及近收获时该蚜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在小麦灌浆中期呈均匀分布.空间格局变化的原因与麦田有蚜茎率有关.当有蚜茎率大于93%时,该蚜的空间格局就由聚集分布转向均匀分布.最后提出了该虫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和以无蚜茎率确定防治指标.
    海南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周兆德, 谭垂谓
    1996, 7(s1):  67-72. 
    摘要 ( 1837 )   PDF (1789KB) ( 510 )  
    以土地资源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在生产力类型模糊区划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物质能量投入与转化入手,采用科学方法计算了海南岛的土地生产潜力、食物结构和人口承载量.结果表明,海南岛5类土地资源的平均生物生产潜力为5.25×104kg·hm-2,折合标准粮为2.36×104km·hm-2;低中高3种食物结构方案的人口承载量分别为1.9573、1.5481和1.2957×107人口,供养人口为52.5、42.0和34.5人·hm-2.目前人口占各方案可供养人口的比例已分别达到34.2%、43.3%和51.8%,按当前人口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44.5%、57.5%和68.7%.
    灰色多目标局势决策在晋西北植树造林中的应用
    王应刚, 程力, 王学萌
    1996, 7(s1):  73-77. 
    摘要 ( 1510 )   PDF (278KB) ( 498 )  
    采用灰色多目标局势决策方法确定了晋西北地区不同土地类型上的最佳造林树种.在梁峁坡地、阴沟坡地、阳沟坡地和河滩地上的最佳造林树种分别是柠条、油松、刺槐和杨树.
    云南几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中木霉的生态分布
    张娥, 周斌, 杨丽源
    1996, 7(s1):  78-82. 
    摘要 ( 1632 )   PDF (210KB) ( 577 )  
    调查了云南省4种植被下土壤真菌总数、木霉数量及种类分布特点.森林土壤中木霉相对数量约占土壤真菌总数的3~15%,并随不同样地、采样季节及土层而异,优势种类因不同林型土壤而异.钩状木霉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雨林的土壤生境中占优势.哈茨木霉和黄绿木霉则分别在季风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出现频率较高.
    北方稻田生态系统研究Ⅱ.稻萍结合系统细绿萍共生固N量研究
    苏凤岩, 李维光, 闻大中, 徐卿德, 林建群
    1996, 7(s1):  83-87. 
    摘要 ( 1463 )   PDF (207KB) ( 431 )  
    对稻萍结合系统细绿萍共生固N量研究表明,萍的固N力在整个生长季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最高固N率出现在6月初,萍固N量随其接种量和水稻行距增加而增加.50~10cm宽窄行交替的水稻行距和1500kg·hm-2的萍接种量的稻萍结合系统的总固N量为107.1kg·hm-2,而30cm等行距的325kg·hm-2的萍接种量的稻-萍结合系统的总固N量仅为36.0kg·hm-2.
    海水中Cu、Zn离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生态效应
    曲克明, 袁有宪
    1996, 7(s1):  88-92. 
    摘要 ( 1413 )   PDF (457KB) ( 503 )  
    研究了Cu、Zn离子对车氏角毛藻生长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Cu离子活度低于10-7.80mol·L-1时,角毛藻生长繁殖良好,其中以10-13.57~10-10.53mol·L-1为最好;Cu离子活度≥10-7.80mol·L-1时产生毒性.低的Zn离子活度未表现出对牟氏角毛藻的必需性,Zn离子活度>10-7.00mol·L-1时产生毒性.低Zn离子活度未表现出对车氏角毛藻的必需性,Zn离子活度>10-7.00mol·L-1时不利于生长繁殖.与Zn离子相比,牟氏角毛藻对Cu离子的毒性更为敏感.
    寡齿新银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龚世园, 张训蒲, 宋智修, 朱子义, 杨瑞斌, 杨梓, 林建国, 严国璋, 刘英杰, 梁开学, 王延庆
    1996, 7(s1):  93-98. 
    摘要 ( 1389 )   PDF (271KB) ( 446 )  
    在平均水温分别为14.2、15.6、16.5、23.4和24.5℃时,寡齿新银鱼胚胎孵化时数依次为142、119、108、68和61h.胚胎发育时序可分为10期.温度与胚胎孵化时间呈幂函数关系,H=6861.1988×T-1.4717;积温与胚胎孵化时间亦呈幂函数关系,H=1.6081×10-8×A3.0151.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优先有机物的迁移、归宿与生态风险
    于殿臣, 刘海玲, 张丽珊, 尹昭华
    1996, 7(s1):  99-104. 
    摘要 ( 1375 )   PDF (648KB) ( 504 )  
    研究了沈阳西部城市污水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优先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和当地传统污灌区耕作层土壤、地下水中的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总含量分别高于对照区(清水灌区)1倍和4倍以上;系统出水、地下水和传统污灌区地下水中的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相似的分布、说明污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土地处理系统和当地传统污灌区生产的大米中,优先有机污染物含量与对照区相比未见显着差异.
    世界森林立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建路
    1996, 7(s1):  105-109. 
    摘要 ( 1511 )   PDF (426KB) ( 759 )  
    从植被因子、自然地理因子、综合多因子和数量因子4种途径对世界森林立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各代表学派(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具体方法、适用条件,并指出未来世界森林立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大气N沉降的不断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肖辉林, 卓慕宁, 万洪富
    1996, 7(s1):  110-116. 
    摘要 ( 1427 )   PDF (292KB) ( 524 )  
    若干年代以来,大气N沉降不断增加.在一些地区,大气N沉降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N需求.N沉降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和对菌根的危害、过剩的NH4+在体内对其它阳离子的交换取代和在土壤中对其它阳离子在根的养分吸收方面的竞争抑制,都可造成植物体内其它养分缺乏,导致森林营养失调.N沉降的增加将提高硝化作用,加速NO3-和盐基阳离子的淋失,引起土壤酸化和Al、Mn活化.植物体内的高N水平将增加森林对寒冷、霜冻、真菌病害及可能的虫害等胁迫的敏感性.N沉降长期而持续的增加可通过干扰演替动力学,促使植物群落发生变化.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邢廷铣
    1996, 7(s1):  117-120. 
    摘要 ( 1322 )   PDF (693KB) ( 502 )  
    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农业生态、经济和技术系统工程,它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连接种养业)3个子系统组成,其关键是建设一个以"四、三、二、一"畜牧业生产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节粮型畜牧生态工程,它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在尽可能短的周期内,生产尽可能多而优的农(牧)产品,以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达到或维持尽可能最佳的生态平衡.
    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
    王仰麟
    1996, 7(s1):  121-126. 
    摘要 ( 2050 )   PDF (607KB) ( 816 )  
    重点讨论了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理,认为景观生态分类宜采用结构性与功能性双系列体系,提出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类型,即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及文化支持3种.试图对正在发展的景观生态学尤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和应用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龚平, 孙铁珩, 李培军
    1996, 7(s1):  127-132. 
    摘要 ( 1775 )   PDF (514KB) ( 1448 )  
    大量有关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研究表明,虽然有些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会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一般是短暂的;按推荐浓度正常使用农药通常不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各种生化过程和活性,对土壤的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也没有不利影响;但大多数土壤薰蒸剂和杀真菌剂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平衡,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强于杀虫剂和除草剂;长期使用农药不致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发生明显变化,这应部分归功于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或转化.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落叶的分解动态
    邵成, 郑文教, 林鹏
    1996, 7(s1):  133-135. 
    摘要 ( 1500 )   PDF (155KB) ( 445 )  
    棉花无蜜腺性状抗棉铃虫及红铃虫效果研究
    郑冬官, 方其英, 郑厚今
    1996, 7(s1):  136-138. 
    摘要 ( 1355 )   PDF (141KB) ( 585 )  
    天津东郊盐碱土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
    靳素英, 崔明学, 蔺继尚
    1996, 7(s1):  139-141. 
    摘要 ( 1468 )   PDF (148KB) ( 526 )  
    厦门筼筜湖游泳生物的生态
    卢振彬, 杜琦, 黄毅坚
    1996, 7(s1):  142-144. 
    摘要 ( 1426 )   PDF (227KB) ( 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