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季, 杨洋, 孙一萍, 黄佳芳. 亚热带河口养殖塘沉积物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103-114. |
[2] |
黄健强, 邓永红, 曾小平, 孟泽, 张倩媚, 李跃林.
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8): 2538-2545. |
[3] |
张悦楠,房磊,乔泽宇,陈龙池,张伟东,郑晓,江涛.
亚热带常绿林型遥感识别及尺度效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636-1650. |
[4] |
魏圆云,崔丽娟,张曼胤,潘旭.
土壤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4): 1202-1211. |
[5] |
任康,郭坤,郑景明,周金星,王进昌.
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益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627-636. |
[6] |
刘凯,杨继松,袁晓敏,沈庄,郑冬梅,郑佳玉.
Cl-和SO42-输入对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8): 2269-2276. |
[7] |
龙健,廖洪凯,李娟,张文娟,赵畅,张明江.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mun)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拟合及化学分离稳定性碳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4): 1111-1119. |
[8] |
傅致远,姜宏,王国强,阿膺兰,薛宝林,王红旗.
半干旱草原区土壤性质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3): 823-830. |
[9] |
黄石德,叶功富,林捷,阮宏华,金昌善,李媛媛,陈杰.
干湿交替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2): 312-321. |
[10] |
倪壮,聂彦霞,欧阳胜男,申卫军.
氮添加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202-3209. |
[11] |
汤文广,周璋,林明献,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
热带森林土壤气态氮损失及其对水分添加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231-3236. |
[12] |
刘静1,2,孙涛1,程云云1,2,王清奎1,3*.
氮沉降和土壤线虫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8): 2085-2093. |
[13] |
潘高1,2,张合平1*,潘登1,2.
中亚热带南酸枣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4): 892-901. |
[14] |
柳杨1,2,3,何先进1,2,3,侯恩庆1,3*.
鼎湖山森林演替和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2): 287-294. |
[15] |
杨宁1,2,邹冬生2*,付美云1,杨满元1,林仲桂1.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9): 2361-2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