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超, 张加慧, 郭栋, 林琦琪, 张时语, 朱涵宇, 王帅, 胡帅, 李晓超, 朴琳, 李明. 气象因子对寒地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9): 2974-2983. |
[2] |
史晓亮,吴梦月*,张娜,丁皓.
三江平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5): 1651-1663. |
[3] |
曹恭祥,郭中,王云霓,季蒙,韩珊珊,耿庆春,冯丽红,刘海利.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乔木层固碳速率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082-1090. |
[4] |
谢远玉,王培娟,朱凌金,陈星,黄莹.
基于气象因子的赣南脐橙气候品质指标评价模型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7): 2265-2274. |
[5] |
黄冬柳,梁士楚,姜勇.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种群数量动态
[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3): 663-671. |
[6] |
王云霓,曹恭祥,王彦辉,徐丽宏,刘永宏,王晓江.
六盘山南侧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 1932-1942. |
[7] |
张宇,李佳,薛亚东,李丽,李迪强.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川金丝猴种群生存力分析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1): 3333-3341. |
[8] |
李谦,景元书,马美娟,王晗,李根.
低丘红壤区稻田实际蒸散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 219-226. |
[9] |
刘焕军1,盛磊1,于胜男1,赵慧颖2,高永刚2,秦乐乐1,王翔1,张新乐1*.
基于气候分区与遥感技术的大兴安岭湿地信息提取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7): 2068-2076. |
[10] |
王冰1,边玉明1,张秋良1*,代海燕2.
近4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235-3242. |
[11] |
卢志朋1,2,魏亚伟1,2,李志远1,2,郭鑫炜1,2,周永斌1,2*.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182-3189. |
[12] |
谢字希1,胡海清1,杨曦光2,孙龙1*.
基于实测光谱的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含水率估测模型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321-3328. |
[13] |
彭仙丽1,任小杰2,张光富1*,李莉2,杨婷1,肖思禹1,王雪峰2,史亚江2.
苏南山区不同斑块中香果树种群的结构与更新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0): 2716-2724. |
[14] |
李顺1,2,吴志伟1*,梁宇1,贺红士3,4.
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时空聚集性特征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 198-204. |
[15] |
李阳1,2,景元书1,2,3*,李根1,2,景梽淏1,2.
低丘红壤区集水区和田块尺度农田能量平衡特征比较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9): 2393-2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