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亚兄, 张志斌, 董建红, 郑岚. 包容性理念下中国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
[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1): 220-232. |
[2] |
蔡金桓,薛立.
高山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 245-254. |
[3] |
张悦1,2,邸万通1, 2,5,王晶晶1,2,董宛麟1, 2,3,于洋1,2,4,苟芳1,2,4,王旗1,张东升1,顾生浩1,张立祯1,2*.
北方农牧交错带间套作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9): 2623-2632. |
[4] |
于立忠1,3,4*,刘利芳1,4,王绪高1,孙一荣1,4,孔祥文2,高添1,4,李秀芬3,4.
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探讨
[J]. 生态学杂志, 2017, 36(11): 3243-3248. |
[5] |
金志凤1*,杨栋2,姚益平1,李仁忠1,王治海1.
浙江省茶叶气候生产潜力评估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7): 1791-1798. |
[6] |
周朕1,蒙吉军1*,齐杨2,彭福利2.
中国生态用地重要性及其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 218-225. |
[7] |
孙艳芝1,2,鲁春霞1**,谢高地1,李娜1.
北京市水足迹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2): 524-531. |
[8] |
董周焱,柏新富**,张靖梓,侯玉平,卜庆梅.
入侵植物美洲商陆对光环境的适应性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2): 316-320. |
[9] |
陈小梅1**,危晖2,林媚珍1.
气候变化对雌雄异株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1): 3144-3149. |
[10] |
牛存洋1,2,阿拉木萨1**,宗芹2,骆永明1,押田敏雄3,孙贵凡4,刘谦4.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8): 1980-1986. |
[11] |
.
基于能值理论的东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2): 433-439. |
[12] |
.
基于遥感的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2): 440-445. |
[13] |
郭微, 陈平,唐洁,俞龙生.
基于景观可达性的城市绿地系统承载力估算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01): 165-171. |
[14] |
郭二辉,孙然好,陈利顶.
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08): 1830-1837. |
[15] |
宋豫秦,常磊,杨晓靖,蔡博峰.
群落结构和叶面积指数在具茨山植被次生演替中的变化
[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04): 643-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