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态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6-12-10
    研究报告
    栽培模式、施氮和品种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任书杰;李世清;王全九;李生秀
    2006, 25(12):  1449-1454 . 
    摘要 ( 2131 )   PDF (549KB) ( 1152 )  
    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上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品种和 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DIFN)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 长过程中LAI先增大后减小,在开花期最大,成熟期最小,施氮能够显著增加LAI;DIFN的变 化规律与LAI相反。不同品种间LAI和DIFN差异显著。全程覆膜和覆膜150 d的LAI极显著大于常规栽培、集雨面栽培和三密一稀栽培模式,DIFN与此相反;施氮后籽粒产量极显著增加。 在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程覆膜、覆膜150 d和集雨面栽培模式的产量较高,但从维持土壤质量角度考虑,则覆膜150 d和集雨面2种栽培模式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模式 ;从冠层结构特征分析,这2种栽培模式更有利于增加群体光合能力。
    沈阳城市森林常见树种的物候特征
    胡健波;徐文铎;陈玮;何兴元;闻华
    2006, 25(12):  1455-1459 . 
    摘要 ( 2193 )   PDF (382KB) ( 1144 )  
    城市绿化树种的物候配置是城市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沈阳 城市森林常见树种为对象,利用6年的物候观测数据,绘出了28种主要乔灌木的物候谱。分 析各物候现象之间关系,将其划分成4大组:萌动展叶现象组、叶变色现象组、落叶现象组 和花果现象组;并根据叶变色和开花早晚对其进行聚类分组,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树种组 成和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水深梯度下湿地植被空间分布与生态适应
    谭学界;赵欣胜
    2006, 25(12):  1460-1464 . 
    摘要 ( 2123 )   PDF (395KB) ( 1198 )  
    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湿地植被 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水深对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梯度下植物生境和群 落类型都表现出较大差异,水深-30~40 cm,为水陆过渡地带,旱生、水生植物并存,物种 最为丰富,该段水深上植被盖度最大;水深在-30~-50 cm,由于地下水深较低,该段水深 是研究区盐碱化程度最大处;水深低于-50 cm时,地表较为干旱,盐碱化程度有所降低,植 被类型被耐干旱植被代替。不同水深梯度影响了土壤水分、空气和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 过程,引起植被生长环境中土壤水分、盐碱化程度的改变,进而对植被空间分布和植 被生态特征产生影响。
    评估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两种方法比较:以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为例
    张文广;唐中海;齐敦武;胡远满;胡锦矗;白丹
    2006, 25(12):  1465-1469 . 
    摘要 ( 2101 )   PDF (451KB) ( 1315 )  
    采用景观因素赋值法(方法Ⅰ)和主成分分析法(方法Ⅱ)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Ⅰ的结果中中等适宜、适宜等级和最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94.62、45.46和0.21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7%、2.00%和0.01%;而方法Ⅱ的结果中,中等适宜和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623.03和170.2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27.49%和7.51%。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和景观因素,发现2种方法均能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但差异较大。方法Ⅰ评判因素较少,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因素对整个评价结果影响很大,评价结果不精确,但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方法Ⅱ所需评判因素较多,野外搜集所需资料困难,累计贡献率很难达到95%,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为了减少评估误差,应将2种方法结合对动物生境进行评估。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杨殿林;韩国栋;胡跃高;乌云格日勒
    2006, 25(12):  1470-1475 . 
    摘要 ( 2307 )   PDF (594KB) ( 1263 )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牧压梯度上,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对策,贝加尔针茅种群随着牧压的增加 ,种群株丛破碎化、小型化,羊草耐牧性较强,在中牧阶段生产力最高。群落初级生产力随 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较大的放牧压力下,群落中适口性差、耐牧的杂类草植物渐趋 增加。而在更大的放牧压力下,群落逐步被耐牧的小丛生禾草、旱生小苔草、小灌木和灌木 所替代。草地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放牧干扰对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 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步的,不对称的。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对放牧干扰的响应更迅速 ,变化更剧烈。
    泾河流域平凉市城市化影响下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王辉;周睿;毕晓丽;陈宝玉;葛剑平
    2006, 25(12):  1476-1480 . 
    摘要 ( 2238 )   PDF (396KB) ( 1244 )  
    基于GIS的梯度分析与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凉市城市化的空间 格局。采用以TM为基础的1∶10 0000土地利用遥感制图,以城市中心为原点分别在东西和南 北方向上布设1条30 km长、3 km宽的生态样带,通过移动窗口取样并利用Fragstas软件分别在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选取一系列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的影响下 ,平凉市与市郊的过渡地带,景观在组分上表现出多样化,斑块形状比较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随梯度变化的空间格局并不唯一,人类活动对平凉市景观的影响依赖于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的利用类型。
    铜污染对天蓝苜蓿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储玲;晋松;吴学峰;刘登义
    2006, 25(12):  1481-1485 . 
    摘要 ( 1600 )   PDF (432KB) ( 1021 )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污染对天蓝苜蓿 (Medicago lupulina L.) 幼苗的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u污染(<500 mg·kg-1)对天蓝苜蓿 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甚至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电导率略微升高,而植株鲜重、干 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片色素含量均在500 mg·kg-1处理浓度时达到峰值。 同时,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活性氧清除系统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略微升高,保护酶系统仍保持平衡。但随Cu浓度继续增加 (500—3 000 mg·kg-1)则显示对幼苗生长的一定的负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植株 鲜重、干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叶片电导率明显增大,MDA水平上升,且SOD和 CAT活性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19.14%和20.81%),而POD活性却明显上升(比对照上升了2.01倍),表明活性氧清除系统遭到破坏,保护酶系统失衡。
    北京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
    王希群;马履一;张永福
    2006, 25(12):  1486-1489 . 
    摘要 ( 1986 )   PDF (354KB) ( 1192 )  
    叶面积指数(LAI)是群体结构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林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光学测量方法和遥感技术等手段测量的大范围LAI需要进一步的地面实测验证。以北京十三陵林场为研究区,利用CI-110植冠分析仪和野外实测的69个油松和侧柏林分LAI为基础,分析了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与实测叶面积指数(LAIa)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松林的LA Ie/LAIa之值在35.52%~36.36%;侧柏林的LAIe/LAIa之值在14.60%~16.72%。 由于测定的油松、侧柏林分郁闭度在0.5~0.8,符合生态公益林的经营要求,因此油松、侧柏林的LAI是合适的,可以作为油松、侧柏林林分质量调控的一个重要依据。
    龙角山林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
    王应刚;朱宇恩;张秋华;张峰
    2006, 25(12):  1490-1494 . 
    摘要 ( 2029 )   PDF (424KB) ( 1025 )  
    以龙角山地区216个样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rensen 相似性指数,研究了龙角山林区野生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比较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则比较高;野生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坡向的野生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着差异,北坡>东坡和西坡>南坡;坡向和海拔是影响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坡向对当地的野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成分也有明显影响,其中北坡与南坡之间的野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差异最大,东坡与西坡之间的野生维管植物组成差异最小;海拔高程的变化 对野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也有影响,但影响不明显。
    内蒙古牧区乳与乳制品中乳酸菌资源及其生态分布
    李少英;乌尼;李培锋;董贵成;田建军
    2006, 25(12):  1495-1499 . 
    摘要 ( 1874 )   PDF (447KB) ( 1057 )  
    从代表内蒙古牧区不同地域特点和独特生态环境的9个盟市18个牧业旗519户牧民家庭 ,使用目的采样和层次分类随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共采集鲜乳及乳制品样品752份,分离到947株乳酸菌,并通过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等实验对其进行了鉴定,有765株实验菌株分别归于7个属50个种和亚种,其中归于乳杆菌属的有28个种和亚种;归于双歧杆菌属的有2个种;归于肠球菌属的有9个种;归于链球菌属的有1个种;归于乳球菌属的有3个种和亚种;归于明串珠菌属的有6个种和亚种;归于片球菌属的有1个种。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的种类多、分布广;有些菌株对温度和pH值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有些菌株还有较强发酵利用松三糖、蜜二糖、棉子糖等糖的能力。
    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的可氧化态有机碳
    周玮;周运超;周习会;李进
    2006, 25(12):  1500-1507 . 
    摘要 ( 1852 )   PDF (730KB) ( 1098 )  
    采用KMnO4氧化法测定了8种不同母岩发育形成的土壤的可氧化态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发育母岩不同,土壤可氧化态有机碳含量显著不同。通过对土壤养分、土壤颗粒组成、容重与可氧化态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可氧化态有机碳与土壤的速效磷、全氮、速效钾、砂粒、粉粒的含量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粗砂、细砂、粘粒、pH值、石砾含量无相关关系。
    甘薯愈伤组织对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生理反应对比
    王兰兰;张立军;陈贵;李雪梅
    2006, 25(12):  1508-1514 . 
    摘要 ( 2560 )   PDF (611KB) ( 1169 )  
    研究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芦选一号”甘薯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等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渗透胁迫的生理机制,并分析甘薯细胞对干旱处理(PEG-6000)和盐处理(NaCl)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干旱胁迫下缓慢升高,在轻度和中度盐胁迫的生长前期和中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后期下降,表明短时间盐胁迫下,Na+可能促进可溶性蛋白的合成;MDA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含量显著低于重度盐胁迫,而SOD 活性显著高于盐胁迫, 表明在盐胁迫下细胞膜透性 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干旱处理则是PEG-6000脱水的直接结果;重度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然后下降,而脯氨酸含量则在胁迫中后期迅速上升 ,脯氨酸可能有补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的作用。
    平原农区幼龄杨树间作农作物的产量表现
    戴晓琴;郭兴强;李鹏;单双胜;谢光辉
    2006, 25(12):  1515-1519 . 
    摘要 ( 2359 )   PDF (483KB) ( 982 )  
    通过1~2 年与3~4 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和夏玉米,探讨了杨树对农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2 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其产量有所增加,与夏玉米间作使其产量降低31.3%~33.7%。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的产量降低了36.9%~42.5%,间作夏玉米的产量降低了80.8%~87.4%,且距树越近产量越低。产量形成因子分析表明,杨树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为穗数。因此保证冬小麦分蘖期的肥水管理,在群体建立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器官建成期所需的各种资源,为正常的穗粒数形成及粒重的充实奠定基础。对夏玉米的影响,随着杨树的生长,表现不一样,由穗粒数逐渐转变为穗数。复合系统建立初期应保证玉米拔节期到吐丝期所需资源,确保较多的穗粒数形成,而杨树生长2~3 年后必须对杨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穗数的建立,减小夏玉米产量的降低。针对农林复合系统的复杂性,今后应综合考虑杨树和农作物光、热、水、肥等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尽可能做到杨树与作物的和谐共生。
    胎生蜥蜴的捕食行为及其食性分析
    赵文阁;董丙君;刘鹏;刘志涛
    2006, 25(12):  1520-1523 . 
    摘要 ( 2005 )   PDF (399KB) ( 1233 )  
    通过直接观察和胃容物分析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的捕食行为和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的捕食过程包括觅食、攻击前行为、攻击行为、猎物处死、吞食、食后清洁共6个主要步骤。在6~10月间,胎生蜥蜴的食谱中以昆虫和蜘蛛最多;不同月份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食物中以个体长为1~10 mm食物数量频率最高;食物组成与生活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有极显著的相关。雌、雄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而幼体和成体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较低。
    喀斯特灌丛草地武雪山羊的觅食行为与喜食性
    梁亮;张代贵;徐剑;邓涛;唐永红;刘志霄
    2006, 25(12):  1524-1527 . 
    摘要 ( 2038 )   PDF (364KB) ( 1109 )  
    在湘西典型喀斯特灌丛草地环境条件下,对武雪山羊的觅食行为与喜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雪山羊各行为所占的时间长短依次为采食>游走>卧息反趋>站立>饮水 。除站立时间外,其它行为时间分配在上、中、下午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采食时间曲线呈“V”字形变动,卧息反刍时间曲线呈抛物线型变动。游走时间上午明显低于中午与下午,而饮水时间下午明显高于上午与中午。武雪山羊偏向于取食小构树(Brousson etia kazinoki)、马棘(Indigfera psendotictoria)、忍冬(Lonicera japonica)等,且山羊对木本与藤本植物的喜食程度高于草本植物。山羊所采食的植物大部分为喜食种类 ,但由于各种植物的分布状况与可获得性不同,主要食物并非全部由喜食种类组成。
    翅果油树幼苗抗旱性
    刘任涛;毕润成;任佳
    2006, 25(12):  1528-1531 . 
    摘要 ( 1903 )   PDF (347KB) ( 954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幼苗 的生长、叶水分和丙二醛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度干旱(30%~35%、45%~50%)胁迫时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水势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 翅果油树幼苗能保证基本的生长,表现出耐旱植物的生理特征;在重度干旱胁迫(20%~25%) 条件下,叶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显著,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最高,植株矮小,颜色发黄,表明翅果油树幼苗受到干旱伤害严重,不能正常生长。
    黄地老虎种群动态与积雪的关系
    吕昭智;王玲;张秋红;巩志中;丁红
    2006, 25(12):  1532-1534 . 
    摘要 ( 1804 )   PDF (254KB) ( 1052 )  
    利用新疆北部地区黑光灯下黄地老虎越(Agrotis segetum)冬代种群数据(1992~2001年),分析了越冬代种群数量与冬季积雪最大厚度和天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地老虎越冬代发蛾的时间为4月30日~6月15日,越冬代种群数量年际间存在很大波动性。黄地老虎越冬代种群数量与当年度覆雪天数(1月1日~4月初)呈显著负相关(R2=0.6022,P <0.0083),而与冬季最大积雪厚度(R2=0.23,P=0.1577)和秋冬季(11月~翌年4月)积雪天数(R2=0.099,P<0.3748)相关不显著。当年度覆雪天数可以作为黄 地老虎预测中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专论与综述
    生态政策学及其评价方法
    曹世雄;陈军;高旺盛
    2006, 25(12):  1535-1539 . 
    摘要 ( 1801 )   PDF (485KB) ( 997 )  
    生态政策学是研究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目标所采取的生态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是政策学与生态学交叉学科。生态政策是服务于生态建设与管理的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和条例的总称,主要通过生态项目建设的形式来实施。生态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不仅包括现状评价,更要研究政策变化的最佳动态效果,判断政策调整的最佳时间与调整内容。及时科学的调整是政策执行效果可持续性的保证前提。生态政策组合主要体现3个基本思想:利用政府的行 政管理能力、利用市场机制和利用经济增长机遇造福环境。不管全球生态政策如何演变,其不懈努力的宗旨非常明确,理性利用资源,降低生态环境治理费用,加快生态环境达标速度。生态政策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生态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与评价、生态项目的经济分析(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效益分析法等)、人文社会评价(项目对周围 群众生计的影响、执行与受益群体对项目的判断等)等方法。
    整治“三滥”是从源头遏制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必由之路——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曾德慧;姜凤岐
    2006, 25(12):  1540-1543 . 
    摘要 ( 1779 )   PDF (377KB) ( 952 )  
    针对中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和关键问题,以科尔沁沙地为例,阐述了荒漠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动因与未来趋势。科尔沁沙地正处在现代土地荒漠化过程之中,导致快速发展的荒漠化动因主要是源于人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即滥垦、滥牧和滥伐(简称“三滥”);而在各种利农政策下,滥垦可能会重新滋生和蔓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本文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剖析了“三滥”与荒漠化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从源头减轻土地压力的6项对策。
    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培军;刘宛;孙铁珩;巩宗强;付莎莎
    2006, 25(12):  1544-1548 . 
    摘要 ( 1664 )   PDF (523KB) ( 978 )  
    介绍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突出特点及其危害,回顾了污染土壤从清洁技术研究到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研究的历程,总结了污染土壤修复取得的初步成果,提出了污染土壤修复的实质和系统技术方法。根据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和修复需求,本文提出了当前本领域急需开展的研究内容,预测了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对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推动作用。
    世界生态旅游区划
    钟林生;刘敏;郑群明
    2006, 25(12):  1549-1553 . 
    摘要 ( 2045 )   PDF (524KB) ( 834 )  
    生态旅游区划是揭示全球尺度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在探讨生态旅游区划定义与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区划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与生态学原理,并根据全局谋划、综合分析、主导因素、与行政区协调、兼顾自然区划等原则,将世界生态旅游地域系统划分为6个生态旅游洲、29个生态旅游大区、71个生态旅游区以及若干生态旅游地。文章还对各洲的生态旅游特点进行了阐述。
    氯丙嗪生态毒理效应与人体健康影响研究与展望
    李婷;周启星
    2006, 25(12):  1554-1558 . 
    摘要 ( 1764 )   PDF (524KB) ( 931 )  
    氯丙嗪作为一种镇静类兽药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并随尿液逐渐排出;但因排出过程缓慢,容易产生药物残留。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氯丙嗪药物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氯丙嗪随尿液排出部分可经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本文对氯丙嗪的药物残留原因进行了分析,概述了环境中氯丙嗪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说明了氯丙嗪的残留与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于立芝;李东坡;俞守能;邹积华;马涛;武志杰
    2006, 25(12):  1559-1563 . 
    摘要 ( 1775 )   PDF (557KB) ( 1238 )  
    缓/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因作物种类、肥料种类和试验条件而异,大多数植物增产比较明显,如大豆使用长效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3%。各种类型的缓/控释肥料,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缓/控释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如抑制土壤NH4+向NO3-氧化,减少土壤NO3-的积累,从而减少氮 肥以NO3-形式淋溶损失,减少了施肥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减少土壤N2O的释放等。提出了目前缓/控释肥料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微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孙红斌;刘亚云;陈桂珠
    2006, 25(12):  1564-1569 . 
    摘要 ( 1594 )   PDF (624KB) ( 1187 )  
    多氯联苯是一种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在目前研究的降解方法中,微生物降解最具潜力。本文对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厌氧还原脱氯,好氧氧化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介绍了几种降解方法耦合应用的现状和前景,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城市露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叶有华;周凯;李皇娣;金建华;彭少麟
    2006, 25(12):  1570-1573 . 
    摘要 ( 1811 )   PDF (406KB) ( 910 )  
    城市露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凝结水资源和湿度来源,其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城市露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论述了在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下城市露水量、城市露水化学生态、城市露水研究模型构建、城市露水生态模拟、城市露水收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城市露水的形成明显受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城市露水量减少,城市露水中的一些离子浓度偏高,其化学成分与城市大气环境相关等。城市露水生态过程的模型构建和露水的生态模拟工作已经开展,但非常有限。另外,文章指出了城市露水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城市露水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方向。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来源与实现
    张朝晖;石洪华;姜振波;陈尚;丁德文
    2006, 25(12):  1574-1579 . 
    摘要 ( 2037 )   PDF (614KB) ( 1108 )  
    从海洋生态系统的组分、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等3个方面,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和支持的生态系统服务。按照相似的作用和性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归纳为15种类型。尽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许多生态过程及生物种类还不了解,但本文试图在这些服务与其来源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以掌握这些服务的实现过程。每种生态系统服务都来源于生态系统的组分,并通过一定生态过程得以实现。所以,当海洋生态系统的组分或过程受损时,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将减弱或丧失,并因此而影响人类对这些服务的享用。理解和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来源及实现过程,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还可以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基础,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植物与低磷环境研究进展——诱导、适应与对策
    戴开结;何方;官会林;沈有信;张光明
    2006, 25(12):  1580-1585 . 
    摘要 ( 1847 )   PDF (699KB) ( 1055 )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适应低磷土壤的作物根际磷的有效性明显增加的现象之后,植物与低磷环境的研究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植物如何适应低磷环境和如何有效利用土壤磷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低磷条件下,植物根系形态结构会发生适应性变化,根冠间的物质分配会向根部倾斜使根冠比增加;植物根际酸度变化、有机酸分泌和磷酸酶释放有利于活化和利用土壤中的磷素资源;不同种类或品种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磷营养效率基因型,具有不同亲和力的磷转运体,也具有不同的磷活化机制。人类对植物适应低磷机制的研究还将继续,揭示植物对低磷环境的响应对策和发掘植物有效利用磷素资源的潜力,在经济上和环保上均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珠江三角洲的人口时空变化及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吴荣生;管东生
    2006, 25(12):  1586-1590 . 
    摘要 ( 1871 )   PDF (478KB) ( 958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该区人口大幅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该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该区的人口时空变化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人口增长使该区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进一步降低,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加重。因此,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严格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环保投资和加强区域整体协调是珠江三角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研究简报
    健康鸡与患病鸡消化道中正常菌分布变化超微观察
    林雪彦;牛钟相
    2006, 25(12):  1591-1593 . 
    摘要 ( 1655 )   PDF (227KB) ( 1084 )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健康鸡与患球虫病鸡消化道(嗉囊、回肠和盲肠部位)中正常菌群黏附状况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健康鸡消化道黏膜表面均匀覆盖着大量的正常菌群,黏膜完整,其中嗉囊表面黏附的乳酸杆菌最为致密;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黏膜脱落,正常菌群明显减少,这是病鸡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
    技术与方法
    不同方法计算湿地松林生物量的比较
    李轩然;刘琪璟;胡理乐;马泽清2,3
    2006, 25(12):  1594-1598 . 
    摘要 ( 2057 )   PDF (513KB) ( 1100 )  
    利用实测值建模法、估计值建模法和平均标准木法计算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湿地松(Pinus elliotii)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总地上生物量,并与利用文献中的湿地松相对生长方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枝条基径与该枝条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方法计算的总地上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实测值建模法和估计值建模法的计算结果最接近,分别为7.9×104和8.0×104kg·hm-2,利用平均标准木法得到的生物量偏低,为7.41×10.4kg·hm-2;3种方法得到的各器官生物量差别较大,尤其是叶生物量,利用实测值建模法的计算结果为8450kg·hm-2,估计值建模法和平均标准木法的计算结果分别为6580和1.0×104kg·hm-2,其中平均标准木法的计算结果因取样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直接利用他人建立的相对生长方程计算的生物量与以上3种方法计算结果相比差异较大,使用时须谨慎。计算总地上生物量时,实测值建模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估计值建模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实测值建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