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应用生态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6-04-25
    研究论文
    长白松自然同龄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胡远满, 徐文铎, 郑元润
    1996, 7(2):  113-116. 
    摘要 ( 1328 )   PDF (783KB) ( 764 )  
    以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种群为例,通过种群发展历史、种群大小结构研究,发现种群的胸径服从正态分布N(16.87,6.802),确认该种群为自然同龄种群.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很高的均匀性,趋于随机分布甚至均匀分布,分布格局动态表现出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变化的趋势.
    大头茶种群循环更新的动态研究
    李旭光, 陈爱侠, 何维明
    1996, 7(2):  117-121. 
    摘要 ( 1494 )   PDF (212KB) ( 582 )  
    对大头茶种子雨和种子库、种子萌发过程、幼树生长时空动态研究表明,大头茶种群的更新过程可分为林窗期相、过渡期相、最适期相和终止期相;更新过程中种群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表现为循环更新;种群对光资源的竞争是循环更新的动力之一,循环更新又与种群的生态适应对策密切相关.
    北方泥质海岸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研究
    李绍忠
    1996, 7(2):  122-128. 
    摘要 ( 1456 )   PDF (280KB) ( 728 )  
    对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造林树种选择、土壤改良和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措施的分析表明,在轻度盐碱地可栽植绒毛白蜡、群众杨、刺槐、109柳;在中度盐碱地修台田并压沙后可栽植沙枣、群众杨、刺槐、绒毛白蜡及辽河杨耐盐品系;在苏打盐渍土地修台田压稻乱后栽植沙枣、辽河杨耐盐品系;在重盐土地上进行土壤改良及工程措施后栽植柽柳、沙枣.
    林带中阻力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关德新, 王述礼, 朱廷曜
    1996, 7(2):  129-133. 
    摘要 ( 1325 )   PDF (224KB) ( 417 )  
    推导了风向垂直于林带走向时林带内的阻力分布的解析式,比较了3种所面形状林带的阻力分布特点,并用风洞实验资料进行了验证,简析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樟子松林冠截留模拟实验研究
    曾德慧, 裴铁璠, 范志平, 姜凤岐, 朱教君
    1996, 7(2):  134-138. 
    摘要 ( 1757 )   PDF (522KB) ( 510 )  
    林冠截留是林分水量平衡的主要分量之一.通过选取影响樟子松林冠截留的主要因子:雨强、雨量、叶面积指数和雨前枝叶干燥度4个因子,分成5个水平,经正交试验组合,进行了25场林冠截留实验.通过分析各因子对截留的影响,得出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最大,极显着,雨强次之;为此建立了截留量与叶面积指数和雨强关系的模拟方程;在降水量小、叶面积指数较大的情况下,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正比,为此建立了截留量与降水量关系的模拟方程.
    深圳福田白骨壤群落Cr、Ni、Mn的累积及分布
    郑文教, 林鹏
    1996, 7(2):  139-144. 
    摘要 ( 1509 )   PDF (368KB) ( 509 )  
    探讨了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白骨壤红树林对Cr、Ni、Mn的吸收、累积及分布.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Cr、Ni、Mn含量从底层至表层逐步提高;表层(0~30cm深)3种元素含量分别为7.97、25.0和537μg·g-1,贮量分别为1099.86、3450.00和74106.00mg·m-2.白骨壤植物各部位Cr、Ni、Mn含量范围分别为0.28~0.75、0.43~7.65和25~1552μg·g-1;植物对表层土壤加权平均富集系数为Mn>Ni≈Cr.该群落Cr、Ni、Mn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6.06、20.76和1631.17mg·m-2,年净存留累积量分别为0.43、1.43和107.98mg·m-2;林地残留物相应元素储量分别为Cr78.00μg·m-2、Ni1536.33μg·m-2和Mn405.54mg·m-2.该林区3种不同类型群落叶层Cr、Ni现存累积量为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林,Mn为秋茄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
    木麻黄小枝提取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幼苗的化感作用
    邓兰桂, 孔垂华, 骆世明
    1996, 7(2):  145-149. 
    摘要 ( 1639 )   PDF (586KB) ( 517 )  
    木麻黄是我国华南沿海重要的防护林树种,易衰退.从化感作用角度探讨其衰退原因.结果表明,木麻黄小枝提取物显着地抑制其幼苗的生长,具有化感作用.利用色谱和波谱技术从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种化感物质:A.山奈黄素-3-α-鼠李糖苷;B.懈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C.樨草素-3',4'-二甲氧基-7-β-鼠李糖苷;D.山奈黄素-3-β-双鼠李糖苷;E.懈皮黄素-3-β-葡萄糖苷,均为黄酮类化合物.用A、B和C对木麻黄幼苗进行生物测定表明,3种化感物均显着地抑制木麻黄幼苗生长,尤其是抑制根生长.
    人工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生物量的研究
    张雪萍, 崔国发, 陈鹏
    1996, 7(2):  150-154. 
    摘要 ( 1510 )   PDF (360KB) ( 942 )  
    对不同林龄人工落叶松林的土壤动物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林型中,大型土壤动物占总生物量的41.6~64.0%,中小型土壤动物为24.4~39.0%,湿生动物为8.9~25%.在土壤动物各类群中,蚯蚓生物量最大,线虫类次之,线蚓最小.土壤动物生物量与凋落物量、植被总盖度、土壤pH、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NaCl胁迫下羊草幼苗的生理反应及外源ABA的缓解效应
    王萍, 殷立娟, 李建东
    1996, 7(2):  155-158. 
    摘要 ( 1395 )   PDF (676KB) ( 421 )  
    对NaCl胁迫下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的生长、生理和代谢变化的研究表明,在Na+胁迫下,羊草幼苗生长受抑,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大,体内脯氨酸累积增加,无机Na+含量增多.叶绿素含量减少.外源ABA处理可促进羊草对K+吸收,抑制Na+吸收,减轻Na+毒害,增强膜稳定性、光合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并提高羊草生长代谢活性和叶绿素含量.
    亚热带中山立地鸭茅分蘖丛生长与再生的定量分析
    杨允菲, 傅林谦, 朱琳
    1996, 7(2):  159-163. 
    摘要 ( 1726 )   PDF (494KB) ( 420 )  
    对亚热带中山立地鸭茅分蘖丛的生长与再生特征的定量分析表明,在5月份开花期和8月份再生草的取样中,鸭茅分蘖丛的蘖数均随着丛径的增加里直线增加;丛生物量、丛枯死量分别与丛径、丛蘖数之间均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平均单蘖重随着丛径的增加均呈变形双曲线函数减少,随着丛蘖数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减少;抽穗率随着丛径和丛菜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在生长季前期,鸭茅分蘖丛的生长策略是将大部分能量投入生殖生长.
    东莞市郊低洼地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研究
    陈荣均, 骆世明
    1996, 7(2):  164-168. 
    摘要 ( 1521 )   PDF (157KB) ( 462 )  
    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郊低洼地现存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结构和经济效益,发现该地区的主要模式有种养结合模式、养殖模式和高畦深沟连作蔬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具有较完善的系统功能和较高的劳动日值.建议连作蔬菜模式可以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引进必要的组分如养猪和深沟养鱼等,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获得持续效益.
    开花后光照长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韩天富, 王金陵, 范彬彬, 姚文秋, 杨庆凯
    1996, 7(2):  169-173. 
    摘要 ( 1667 )   PDF (175KB) ( 564 )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开花后的光照长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大豆不同发育阶段长度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开花后长日照可提高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在正常成熟的前提下可明显提高产量.试验进一步证明鼓粒期长度与粒重和产量呈正相关,花荚期长度对产量形成相当重要.认为东北大豆花荚期及以前的长日照有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较多花荚数量的形成,鼓粒开始后迅速缩短的日照条件可促进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并加快籽粒的整齐成熟.
    白浆土-植物系统营养物质转化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Ⅰ.32P同位素示踪法对白浆土中P肥利用率
    李法云, 高子勤
    1996, 7(2):  174-178. 
    摘要 ( 1850 )   PDF (174KB) ( 445 )  
    利用32P同位素示踪法对白浆土中P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岗地白浆土上,表层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供P不足现象,白浆层土壤有效P含量严重缺乏.表层土壤中当季P肥利用率的变幅范围为6.09~12.35%,白浆层土壤P肥利用率为13%左右.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白浆土Olsen P的含量,加速土壤本身P的活化,各种有机物中,以猪粪对土壤潜在P的活化效果最好.将Olsen P与X值、A值比较,认为Olsen P是评价白浆上P肥力简便易行的可靠指标.
    北方稻田生态系统研究Ⅰ.稻萍结合系统的结构研究
    苏凤岩, 闻大中, 徐卿德, 李维光, 杨玉兰
    1996, 7(2):  179-184. 
    摘要 ( 1486 )   PDF (199KB) ( 483 )  
    经过连续5年的实验,研究了北方稻区稻萍结合系统的不同结构对细绿萍产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萍种用量的增加,水田中萍的产量也明显增加;尽管宽窄行交替的水稻栽培结构也有利于萍产量的增加,但这样的结构可导致水稻减产3~7%.在北方单季稻地区建议采用30cm等行距的水稻栽培方式和325kg·hm-2(湿重)的萍接种量建立的稻萍结合系统.
    棉铃虫种群能量动态及其为害特征分析
    戈峰, 丁岩钦
    1996, 7(2):  185-190. 
    摘要 ( 1446 )   PDF (210KB) ( 332 )  
    根据棉铃虫种群数量密度、年龄结构、存活率及虫体含能量,系统地分析了8种不同类型棉田生态系统中棉铃虫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及其为害特征.结果表明,棉铃虫种群的能量生产主要集中于第3代;其所引起棉花繁殖器官的被害量在第2、3、4代分别为11.83、16.65和9.52个·m-2.随着播种期的推后,2代棉铃虫种群生产力和摄入量减少,3、4代值增加.实行套作种植使2、4代值减少,而3代值增加.棉铃虫种群摄食利用效率随世代增加而减小,其净生态效率以第3代最高,第4代居中,第2代最小.由此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时空类型棉田棉铃虫各代管理的对策.
    菜蚜二项式抽样设计及其精度分析
    张光美, 刘树生, 冯明光, 吴晓晶, 施祖华
    1996, 7(2):  191-196. 
    摘要 ( 1531 )   PDF (223KB) ( 487 )  
    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青菜上桃蚜(Myzus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及其混合种群的田间近100组调查数据,利用每样方(株)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分别为0、1、5、10、20、30、4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1)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m)=a+bln[-ln(PT)]而设计的二项式抽样.通过对三者不同数阈值(T)的回归决定系数(r2)、种群密度的回归估计方差(Var(m))、抽样精度(以d表示)和实际应用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当桃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10时,其理想的T值为30;当萝卜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而它们的混合种群未得到其理想的T值.数阈值T为30和10可分别用于桃蚜和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而传统的二项式抽样即0~1抽样由于应用于小白菜上菜蚜的抽样设计时产生很大的误差,不宜采用.
    异色瓢虫若虫对麦三叉蚜的捕食作用
    邹运鼎, 耿继光, 陈高潮, 孟庆雷, 王公明
    1996, 7(2):  197-200. 
    摘要 ( 1585 )   PDF (1082KB) ( 698 )  
    研究表明,异色瓢虫高龄若虫捕食麦二叉蚜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喜好捕食低龄若蚜;在40℃下捕食率最低,10℃次之,25℃最高.在10~25℃内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8.1303+2.6665x,在25~40℃内为y=199.9275-3.642x;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与开敌密度P的关系为E=0.6897P-0.7930,搜索常数Q为0.6897,干扰系数m为0.7930;其分摊竞争强度I与异色瓢虫密度P的关系为I=0.0400+1.0383logP.
    杨树落叶前后重金属元素内外迁移循环规律研究
    余国营, 吴燕玉, 王新
    1996, 7(2):  201-206. 
    摘要 ( 1490 )   PDF (245KB) ( 547 )  
    供试元素在杨树各部位的含量和贮量为Zn>Cu>As>Pb>Cd,并与环境中相应元素浓度呈正相关.落叶时元素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叶、枝、根和干之间,叶中8~48%的As、Zn迁移至主干的皮与材中,而Cu、Pb、Cd贮量均有增加,Zn、As的内循环占总循环量的40%,Cd、Pb、Cu表现为外循环,占总贮量的17~27%.同时分析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净化效率.
    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组分对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的趋化作用
    赵大君, 郑师章
    1996, 7(2):  207-212. 
    摘要 ( 1454 )   PDF (250KB) ( 531 )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根分泌物中含有Met等多种氨基酸,其中Met、GABA、Gly、Ala、Asp、Ser、Val和Leu(10-7~10-2mol·L-1)均对凤眼莲的根际肠杆菌属F2(Enterobacter sp.F2)细菌有强烈的正趋化作用;Glu、Thr和His(10-7~10-3mol·L-1)也对该菌有一定的正趋化作用;而Lys、Cys、Arg、Tyr、Pro、Asn、Gln、Ile、Phe和Typ则对该菌表现出一定的负趋化作用.对细菌的正趋化作用存在一个趋化物的最适浓度范围.具有正趋化作用的氨基酸在凤眼莲根际的浓度都较高,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浓度则较低,这正是凤眼莲与该根际细菌结合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原因之一.
    基因系统生态及其应用
    林文雄, 林群慧, 吴志强
    1996, 7(2):  213-217. 
    摘要 ( 1358 )   PDF (205KB) ( 517 )  
    运用基因生态系统观点,探讨了基因的行为生态,提出了基因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平衡性等特性.还讨论了基因生态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香附子提取物B处理作物种子效应初报
    张建新, 赵伯善
    1996, 7(2):  218-220. 
    摘要 ( 1409 )   PDF (161KB) ( 429 )  
    乳山湾8月份大潮汛期营养状况分析
    马绍赛, 周诗赉, 赵俊, 于惠霆
    1996, 7(2):  221-223. 
    摘要 ( 1506 )   PDF (224KB) ( 432 )